麦粒肿
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麦粒肿又名睑腺炎,祖国医学称其为“土疳”或“土疡”,俗称“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常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或过食辛辣肥甘,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睑。
[常用艾灸处方]
①太阳、风池、合谷、阳白;②涌泉。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处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专家提示
●麦粒肿切忌挤压或用未消毒的针挑及过早切开。眼睑血管丰富,其静脉与眼眶静脉及颜面静脉相通,而且没有静脉瓣来阻止其血液回流,又与颅腔静脉相通,炎症一旦扩散,轻者引起眶蜂窝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涌泉: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中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具体艾灸方法]
①太阳:艾条悬灸,3~5分钟为宜,温度不宜过高,亦当心不可离眼球太近。由于是面部,一般不采用直接灸。
②风池:艾条悬灸,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③合谷:每日施艾炷灸1次,每次3~5壮,也可以用艾条悬起灸法,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也可灸到局部症状减轻或者消失,或以皮肤潮红为度。
④阳白:艾条悬灸,3~5分钟为宜,温度不宜过高,亦当心不可离眼球太近。由于是面部,一般不采用直接灸。
⑤涌泉:可以用隔蒜灸,每日施艾炷灸1~2次,灸5~7壮。灸到局部症状减轻或者消失,或以皮肤潮红为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7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