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近日,有不少在上海求医的患者向媒体反映,自己通过百度搜索“医院”,去了在搜索结果中排名前列的“医院”进行就诊,花了大价钱看病后,病却没见好,医院复诊后,得到的诊断结果与“医院”大相径庭。
这让不少患者很是疑惑,网上搜来的这家“医院”医院呢?
医院却引来“医院”△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今年6月,浙江宁波的周女士想去上海复旦大医院看鼻炎,于医院的相关信息。
周女士:搜了“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这几个字,而且还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几个关键字都搜了,第一条都是“医院”。
在网上填了相关信息后,立马就有工作人员跟周女士取得了联系。
周女士:她就是一直在暗示我,他们是专门看耳鼻喉科的一个分院。她说鼻子的话,复旦大学附属分院,就在我们场中路看的。你应该要来这里,我就相信她了。到了目的地场中路,就看到上海医院,我就想分部的话,是不是简写了,是不是复旦大学这几个字就变成复大了,缩写的感觉。
根据周女士的回忆,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患有鼻甲肥厚,需要做个微创手术。医院手术费加治疗费、医药费等各种费用,一共花费了上万元。直到姐姐陪着她去复查时,两人对医院这才起了疑心。
周女士:复诊的时候医生的收费很奇怪,他是按一次或者十分钟这种治疗来收费的,十分钟元,20分钟多少钱这样收费的。他配的洗鼻子的药一查,网上的公布价就多元,但他收了我多元,一倍的价。我姐看到网上有评价说都是乱收费,过度医疗,都评价很差,他们都说这不是正宗的复医院。
这时候,周女士医院。通过跟朋友打听,她找到了复旦大医院。
周女士: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专家看了CT后说是鼻窦炎,跟这个手术没有关系。他说,做不做手术,鼻窦炎都不会好的。因为没有长鼻息肉,只要吃药、喷药水就可以了。
包括专家挂号费和药费,周女士在复旦医院总共花了多块钱。事后,周女士认为自己如果再谨慎点,说不定能避免这样的失误,同时她认为百度对她也是有误导的。
搜索搜出“医院”患者遭过度治疗△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花了大价钱看病后,病却没见好,医院复诊,得到的诊断结果却大相径庭。同样遇上糟心事的还有陈女士,她在百度搜索“上医院”后出来的也是“医院”。
陈女士说,7月初她发现孩子的后脑勺鼓起了一个小包,医院建议来上医院看看。百度搜索后,跳出来的就是位于虹口区场中路的“医院”,于是,陈女士就带着孩子去那里就诊,医生诊断为:右枕后海绵状血管瘤,并当场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
孩子父亲:一种是动手术,还有一种治疗方案是国外引进过来的一种技术,只要打针就可以了。
陈女士夫妇当场交了多元,让孩子接受打针治疗。当天,陈女士又上网查询,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跟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太一样。于是第二天,她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孩子母亲陈女士:那边给出的一个结果就是淋巴结,很正常,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自行消除的。
搜索多关键词“医院”排列靠前△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为什么在百度上医院搜到的都是“医院”?“医院”在百度搜索上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上海红房子”,跳出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医院。网页标题是:“上海复旦附属红房子妇科医生预约挂号平台”,而实际上,复大只是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没有合作关系。
换一下关键词,搜索“五官科”,或者“医院”,复大的广告依然名列前茅,网页标题为“上海耳鼻喉医院”。名副其实的复旦附属医院倒是排在了第五位。再搜索正宗医院的地址“汾阳路83号”,或者搜索“中耳炎”、“面瘫”等病症名称,排名第一的搜索结果依旧是“医院”。
从其百度账号公开资料可以发现:医院共计注册有91个不同的网站主域,用于对应不同的关键字搜索。
上海市工商局广告处副处长李华:医院名称作为关键字发布付费搜索广告,并且在广告内容医院相关联的要素,引起消费者误解。
9月4日下午,虹口区卫监部门也对医院进行了检查,他们表示,今年已收到多起针对该院的投诉,涉及过度诊疗、药价过高和违反诊疗常规等。
目前,该院已被处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8分的处罚。根据规定,医院在一年的校验期内记满12分的将暂缓校验;在暂缓校验期内记分满6分,则将被吊销执业许可。
上海市工商局对医院立案调查
8日晚上,上海市工商局表示,医院利用百度推广,医院的关键词作为搜索关键词,医院的搜索排名。
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已立案调查,并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处罚。
此外,工商部门已要求医院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
就医者提高警惕!
好奇心强、行动活跃的未成年人,
正是毒品的“易感人群”,
毒品威胁离青少年并不遥远!
所以,
禁毒教育时刻不能忘!
防毒第一步:辨别毒品,了解危害1常见毒品传统毒品通过罂粟等植物提取,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
合成毒品是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的,由人工化学合成,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等,此类毒品直接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造成的精神依赖更为强烈,“一朝吸毒,终生想毒”。
近年来为祸甚烈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要引起注意,如K粉(氯胺酮)、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致幻作用,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由此诱发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屡有发生。
2毒品的伪装除了以上毒品外,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少善于“伪装”的毒品,对青少年更具欺骗性。
“阿拉伯茶”:恰特草,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稍不注意就会以为是茶叶或青菜。
“奶茶”:冲泡后散发奶茶香味,却混合了冰毒、K粉,毒性巨大。
“红冰”:冰毒提纯物,形如紫晶,状如大粒海盐。“跳跳糖”:遇水即溶,香味都与跳跳糖相似,喝一次会长时间处于兴奋之中。“浴盐”:一种新型致幻剂,颜色五彩缤纷,极具诱惑力。“干花”:花叶上浸泡了毒品K3,毒贩会说这只是一种好闻的花,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毒。下图的饼干、软糖、蛋黄派、果冻、巧克力、香烟,其实都是毒品的“伪装服”。
了解更全面的毒品预防知识, 当你发现周围的人有以下迹象时,要警惕,他(她)可能已经沾染了毒品:
1.无故旷课,学习成绩突然变差;
2.在家中或学校偷窃财物,或突然频繁地向父母亲友索财借钱;
3.藏有用途不明的注射器、锡纸、吸管等物品;
4.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5.为掩饰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6.情绪不稳定,无端发怒,焦躁不安,睡眠质量差。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在娱乐场所看到吸食、贩卖毒品现象,一定要及时举报!
自我防范,远离毒品,禁毒教育课,是让你受益一生的必修课,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健康幸福生活。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
阳光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8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