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了,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原来这才是真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眼见着就要到了,也就是咱老百姓常说的三伏天。老话说:冬病夏治。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到底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冬病夏治”的养生方法?01三伏时间要牢记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三伏天达40天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02我们常说三伏天要“冬病夏治”,但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你真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学点专业的中医养生知识,过好今夏的三伏天。冬为阴,夏为阳。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呵呵,讲得还清楚吧?03了解了什么是“冬病夏治”,接下来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冬病夏治”?首先,人体的寒气是会沉积的,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寒气若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瘤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其次,冬季人的体质普遍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气候也是寒冰一片,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可是,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的积寒,最易被驱赶出来。所以说,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是实现驱疾、固元、养阳、治未病的最好时机。哇,寒气太可怕了,赶紧消灭它。04三伏天到底该如何养生,才能真正做到“冬病夏治”呢?做好四个字,百病化乌有。吃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三伏天是暑湿最重的日子,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代谢速度明显增快,体能消耗更大、体液排出更多,可选择清淡平和之品帮助人体营养物质的补充。禁忌:切莫贪凉!瓜果蔬菜冬瓜、苦瓜、丝瓜、黄瓜、番茄等瓜果类蔬菜具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祛暑食物的首选。补充蛋白鸭、鹅等禽类、鱼、虾类动物蛋白适合夏季食用不仅能够补充蛋白,还有补虚清热、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中草药材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玉竹、太子参等养阴清热之品有益气生津,扶正除烦的作用,可以有效补充因为高温多汗而造成的人体津液消耗,是三伏天里很好的选择。饺子北方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与“福”谐音,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奥动三伏天体能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方式应量力而行,可适当选择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

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舒展、

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

能解除心脾燥热。

静坐两臂自然下垂,放腿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

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连续3次以上,

上下叩齿10-15次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功效。

太极拳打太极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五脏六腑之间

血液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但运动宜安排在

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并适当补水。

居晚睡早起午补觉晚睡并不是提倡在三伏天熬夜,而是要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尤其是三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三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灸灸疗止痛去湿寒,冬病夏治正当时。众所周知,三伏灸自古就是被大为推崇的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趁着人体毛孔大开,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使用灸疗法,调理冬日易发疾病和养生保健,既有利于药性的快速渗透,又可疏通经络驱寒祛湿,达到养身调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手段。这里介绍两种最为常见灸疗法:艾灸和泥灸。一、艾灸讲个古代的小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他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伏之际,用艾灸养生法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扁鹊心书》中说:“人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所以说,艾灸是中医的一个瑰宝,有较强的疏通经络的作用,很多疾病都可以用艾灸方法治疗。医圣张仲景认为:百病从寒疾。很多疾病的来源都是从寒气所得,所以大多数的疾病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进行调养,艾灸同时有一定的预防流感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的中医预防上,也开始采用艾灸疗法。艾灸疗法简单易操作,保健功效明显。二、泥灸泥疗疗法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晋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泥疗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中医认为,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皆于人体的脾“同气相召”,凡因脾引起的疾病,用泥疗疗效明显。泥疗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现代泥灸是在传统泥疗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藏红花、雪莲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状如泥,故名泥灸。泥灸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驱出体外,达到祛湿除寒的养生目的。无论是艾灸还是泥灸,都是三伏天必不可少的养生保健疗法。了解了这么多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养生知识,赶紧讲给身边的伙伴听听吧,让大家都行动起来,健康养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8208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