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关键是基本型转折位置,基本型是艺

画素描“整体观察,逐步深入”的原则,看来大家是一致的,但具体做起来并不一致。比如怎祥开始,有的主张打好轮廓,包括头部基本型、五官位置、交界线位置;有的主张先把头画成立体的卵形,然后再逐步具体化。我主张开始阶段应画头的立体大型,也就是头骨的基本型。这是画准大型和为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的较好方法。我认为,抓轮廓和交界线,不能很确切地画准基本大形。因为,人的头从基本结构来讲,是稍长的立方体,由六面组成的,而连接各方面的是形的转折点。它们是造成基本型的架子,画准了它们,基本型的架子就搭起来了。可见画准带方向性的面和转折位置是画准基本型的关键。轮廓和交界线并不能反映全部转折位置。用这种方法,处于光线直射的地方的转折位置就画不到,因之把这些地方画平、画错是常有的事。至于把五官也放在打大形阶段来画,我认为更不妥。因为,五官并不都是构成头型的重要部位。比如,眉弓是眼眶的上沿,是额、额这一高一低的两大部位的分界处,要重视画准它。而眉毛则是附着在眉弓上的一层毛而已,它在头形体中没有什么作用。作为传神的重要手段的眼睛在头的形体中的作用也不太大,它们仅仅是镶在眼眶中的两个半球体而已。画五官只能作为立体形来画,先不要画它们的外形,以免它们扰乱画大型。我认为先画卵形也有缺点,这样太概念化,这样在进一步画时还要从新找具体形象。总之,大形、基本形是画好对象的基本骨架。打好基础、扎稳架子,进一步加工就容易了。我的主张归结成简明的话就是:抓基本型、抓转折位置。关于进一步深入问题,我认为作画的过程是画者对被画者的逐渐认识和对画面各种关系逐步调整好的过程。因此,过早地肯定局部,定死框框、调子,是违反这一认识和表现过程的。就我个人学习艺术的经历,感到不论是教基础课的,还是教专业课的,也不论是教技法的,还是教理论的,都应该看到人才的培养并不限于知识、经验的传授。我们要像研究艺术规律那样地去学一些“教育学”、“人才学”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今天所谈的就不仅是素描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相适应的问题,而想把这些问题归结到如何培养艺术人才的问题上来,与同志们共同探讨。向来认为“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一切造型艺术,包括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工艺美术,凡属于造型艺术范围的,其唯一共同的基础都是素描。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它不确切的地方。比如以工艺美术来说,素描就不是工艺美术各专业的唯一基础,它只是工艺美术各专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几个基础之一。具体地说工艺美术就有四个基础:一、绘画基础(其中包括素描),二、雕塑基础,三、装饰基础,四、工艺基础。从我院基础课教学的要求看,其比重也是平均地各占四分之一。根据工艺美术各专业的特点,更需要的倒是在“装饰基础”方面多下功夫。没有装饰基础的反复多次的训练,就无从掌握工艺美术造型诸要素的要领,也无从进入工艺美术专业创造设计的领域。如果能从工艺美术院校基础课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考虑问题,弄清为基础课之一的素描,其要求是什么,在各项课程设置中占多少比重,就能实事求是地、适当地加以解决。素描教学的任务,一般地说是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生动的表现力,即培养学生整体观察方法,使学生理解对象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并按艺术规律去表现对象。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说是有了一定的“描绘能力”。描绘我主张想做雕塑那样,把笔当成雕塑刀,从大形开始,逐步深入,逐步具体化,而不是过早地肯定局部,孤立地肯定局部。要不断地反复进行,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这种方法能很自然地贯彻整体观察、逐步深入的主张。画者有些象乐队指挥那样,注意力不断在整体中反复巡退,他熟知整体,熟知各个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因此眼、脑、手能和协地工作着。由于判断准确,画者可以大胆果敢地对画面进行夸张、省略以致对某些局部进行改变。我认为用这种方法作画,整体感好,大关系准确,特点突出,画面活泼生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8658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