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作为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炎炎夏日,游泳池和各种天然浴场绝对是消夏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游泳时若不小心,也会引起耳科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常常有些朋友在游过一次泳之后就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甚至耳流脓等症状而到耳鼻喉科就诊。
游泳引起外耳道炎症往往是因为外耳道没有搞好卫生,积累了太多的脏东西。外耳道耵聍栓塞,俗称“耳屎”,在遇水浸泡之后膨胀,压迫外耳道,导致疼痛发炎。因此,在游泳之前,最好把耳道清洁一下,把耳屎清理干净。但是,清理外耳道的时候也要避免用金属的挖耳勺盲目往里面去硬掏,医院让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过程中造成外耳道擦伤,一定要停止游泳,避免引起感染。此外,有些天然浴场的水质不太干净,水中的细沙和其他杂质也会进入外耳道内,导致外耳道炎。这时候,耳塞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装备了。
游泳引起的中耳炎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在于游泳时很容易呛水。尤其是初学者,由于着急慌乱或者没有掌握好换气的技巧,就会一边游一边呛,污水可能通过鼻-鼻咽-耳咽管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内,导致中耳炎。尤其是儿童,由于他们的咽鼓管短、平、粗,不似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有自然的45°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而一些游泳的老手则往往自恃技艺高超,喜欢跳水、潜水,这也会导致呛水或者因为压力的急剧变化而使鼓膜穿孔,引起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早期症状主要有耳痛、耳闷堵感和听力下降。往往是在游完泳之后一两天突然觉得耳痛,伴有耳闷、听力差;有些人可伴有流鼻涕、打喷嚏等,若没有及时治疗,病情控制不佳则会导致鼓膜穿孔,转变成慢性中耳炎。如感到游泳后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医院诊治。尤其是有鼻窦炎的患者,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更应该及时就诊。
但是我们也无需紧张,更不必因噎废食,只要我们注意好以下几点,就可以尽情享受水中嬉戏的乐趣而免受耳科疾病的困扰:
1、游泳时尽量避免做大动作(如跳水、潜水),避免呛水和压力急剧变化导致鼓膜穿孔;
2、掌握正确的换气方法:游泳时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换气方法,防止呛水;
3、正确的擤鼻方法是: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5、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
6、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让耳道内的水流出,千万不要乱挖乱掏。
游泳时引发中耳炎怎么办?
耳鼻喉专家温馨提醒,在游泳前,最好请专科医生检查耳部,排除不适合游泳的因素,比如: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其次,了解外耳道上是否有上皮脱屑等分泌物,并予以清除,以防因游泳时水液浸泡后刺激耳道皮肤引发感染;平时戒除经常挖耳朵的习惯,以防因挖耳损伤耳道皮肤,造成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的机会。
另外,每次游泳或冲浴后,必须拭干耳道内积水,以保持外耳道皮肤干燥、清洁。如果发生耳部疼痛、奇痒、耳内流水流脓,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切勿自行用药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引起耳部并发症。
医院耳鼻喉科介绍耳鼻喉科是我院重点临床科室之一,承载着我县乃至豫南地区广大患者的五官病诊疗任务,实行24小时急诊、门诊及病房一体化服务。
技术力量雄厚:我科拥有着一支专业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朝气蓬勃的专家医疗团队,医师每医院及国际专科学术会学习交流、提高技能、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医院郭海科教授、医院耳鼻喉专家尹欣教授等上级专家常年定期来我院坐诊手术,对疑难病例进行一对一会诊分析,让广大患者以县级医疗消费享受国家级医疗技术服务,使我科成为了全县治疗五官疾病的标榜科室。
医疗设备先进:我院巨资引进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德国全景高清鼻内窥镜、动态电子喉镜、丹麦电子测听仪、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睡眠监测仪等功能性设备,为患者得到最好的诊治保驾护航。
耳鼻喉科业务范畴
诊疗范围: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鼻源性头痛、鼻咽部肿瘤、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声带息肉、声带小结、鼾症、中耳炎、乳突炎、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科疑难病症及精配各种助听器。我们更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wh/7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