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员在研设计师。
对于大多数人非医护人员来说,医院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场所。
在我的印象中,90医院,真是个混乱不堪又容易交叉感染的存在。
现在,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上次我爸陪我去皮肤科时候,他还是会觉得不自在:
我进了这个房间(皮肤科门诊室),就觉得浑身痒。
这种上一辈人普遍存在的「医院,没事都给你看出事儿」的观念只会耽误治疗,致使病情恶化。
另外,医院在分诊和导视设计上的混乱,更是造成了病人的不便。
想想这样的经历,会不会让人崩溃:
1.去医院免不了排队,但是预约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起一个大早,坐1个小时公交,在医院排2个小时队,到你的前一个……就……刚!好!没!号!
2.就诊室门口排队,数一数前面的人数,三十来号人吧。
3.等了个把钟头进诊室,看个三四分钟就出来……然后就是一些列检查化验,继续排队吧,排上好几次队才能拿到结果。然后再回头又要排队去找接诊的医生询问。
4.人多眼花,医院,在找不到路、也找不到人问路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的抓紧自己的包……越是救死扶伤的场所越是混乱。
我们常常会发现,单个科室或单个医生的技术再好都无济于事,患者对就诊的评价是整体性质的,人们只会在医院走回家时,医院就诊过程评价上那么一句:
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啦……
有人说,在医院,「用户体验」这样的词显得太不合时宜——体验应该是迪士尼,应该是喜来登,应该是无印良品。在医院,谈体验……治好病才是唯一要重视的事情吧。
但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设计意识的觉醒,医院这样的场所也针对流程和体验做出了改进。人在生理舒适的条件下才会感到心理愉悦,心理愉悦才能促进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恢复。而且,天朝这患者多、医生少的大环境下,流畅的就医过程,会节省双方的不少时间,对诊治疾病本身,也是有诸多好处的。
「医生看病」不是一个能买回家的商品,但作为一种公众刚需,患者的「体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在,作为设计师的我,医院的时候,的确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改变。
目前的进步是:
1.在医院里,都有了自助挂号机。
这并非什么特别艰深的科技手段,但却有效地分流了队伍。自助办理业务,医院人工、省了患者精力,医院的所有就医资料一并归档,电脑存储。还真是有那么一点个性化定制的感觉呢。
2.候诊室放了电视。
许多候诊室安装了电视屏幕,里面会播放一些轻松的电视节目,这对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等候氛围是有一定效果的。
更重要的是,屏幕上会显示患者的排号顺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人们能明确看到「还剩N个到我」的时候,心情会比起盲目的等待会放松很多。
3.医院已经实行了「一卡通」。
一张就医卡,将伴随着你检查、缴费、排队、拿药以及住院。
挂号,刷卡;打印处方,刷卡;
查看既往就医资料,刷卡;
拿药,刷卡;
当然,还要记得,交钱,刷卡。省纸省墨省时间。
一张卡,将医院各部门的服务逐渐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传递相同的信息,不同触点和不同渠道的一致性意味着你无论是什么时候、从哪个机器终端上检查自己的信息都是一致的。前台是产品的交互行为,落实到服务后台则做到了服务信息流的转换。
4.医院已经开始重视更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导视系统。
一个合理舒适的就医环境绝对能大大减少病人来回奔波的时间。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曾医院做过设计。
其设计特征之一是,医院各科室的布局合理,且内部的视觉导视系统做得十分醒目且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这大大节省了来回奔波所需要的精力和时间。
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院内的许多标识都是用布做的——白色棉布。这样的设计乍一听好像新奇又不实用,白色棉布多容易脏啊。殊不知设计大师恰恰就是利用了材料易脏这个特点,医院需要经常清洗这些标识。这个行医院的品质,就如同一流的酒店坚持选用白色的桌布的道理一样。
能给入院的产妇一种随时随地的清洁感。这样的环境也给产妇传达了一种柔和的亲近感,医院的相关设计中十分经典的案例。
医院,是带给你健康的地方。就医过程中,我们对「体验」一词又爱又恨。这次体验很糟糕,但最后治疗效果很好,我们就会不知道如何取舍。如何管理体验与期望,实际上是一个公共服务设计的话题。
无论是智能设备的利用还是导视系统的设计,医院中的设计背后是逻辑性极强的系统设计。
一方面,系统的逻辑性不仅关系到用户,还有所有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的效率。
另一方面,医院业务的接触点广泛而又富有特点,病人一次又一次的就诊,使其交互的持续时间极长。这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服务裂缝都会破坏整个服务体验。
我认为无缝服务体验就好像一场复杂的手术,需要理解所有触点和服务互动的情境,调动从全局到细节的思考,将整体与细节联系起来才能达成。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医院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在全面综合考量之后,才能拿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较之复杂的「医院」设计,一个可以缓解这种复杂性的方案是——医院分流——将资源合理配置。
快速的生活节奏根本受不了这样低效地等上三四个小时,却只见到那可爱的医生三四分钟,如此这般的话,无论多么人性化的设计还是会有那么多人坚持认为「来了这儿,没病都会变成有病,小病都会变成大病。」
人数的增加势必导致系统的复杂,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不化整为零,吸医院这个只用排三四分钟队的优质服务中来呢?
如此看来,医院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那些头疼脑热、身上长个青春痘火疖子的,或者是那些总怀疑自己得病的,医院系统。
另一股不可忽视的能够依仗的力量,是互联网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组织日益壮大。网站、白癜风有效治疗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wh/7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