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第18批赴青海博士服务团彭涛医生

年12月,医院消化内科彭涛副主任医师被选派参加中组部、共青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将在医院服务锻炼1年。

经过环境适应和初步工作,彭涛医生写下了自己初到青海的工作情况和感想~~

博士服务团工作是支持西部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培养锻炼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主管。每年从中央有关单位和东部有关省市选派到西部等地区服务锻炼。自年开展以来,此前,已累计派出17批名博士到西部地区服务锻炼。年底,第18批博士服务团到岗履职。

从首都来到海东,高原生活让我见到了很多以前从没见过的,没有思考过的,有关于我的,也有关于青海的。我思绪万千,坐在宿舍里慢慢理理思绪。

挂职思考——家

作为一个消化科医生,挂职对于我是十分陌生的,医院里的其他同事去西藏、新疆挂职支边,我心里更多的是好奇与不解。

我把参加青海挂职锻炼一年的任命告诉家里人以后,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妈妈,她很担心。我爱人在国外学习,如果我走了,这段时间女儿佳佳就没有父母在身边,而且接送孩子的重担都要落在老人身上。老爸身体不好,胃癌术后一直比较弱。

我爸爸是个老兵,他的态度很坚定:“去!老爸会尽全力支持你!”老爸大学毕业就参军去了中苏边境,作为一名军医,他把最好的年华都都献给了国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支边一方面是对国家的号召的支持,也是个人难得的经历。

佳佳是家里的宝贝儿,知道我要走她一直没有说话。早上骑车送她上学的时候,她搂着我的腰,怯生生地对我说:“爸爸,能不能不去那里?”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刺痛了,这时候我才体会到那些去西藏去新疆支边的同志们的付出。

我爱人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关于支边,她是坚定地支持。她准备尽快结束国外的学习,回国来照顾孩子和父母。这时候我才体会到,支边的每一个战友都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都离不开家人的全力支持。

挂职思考——我是谁

我的导师刘玉兰教授非常支持我挂职锻炼。她告诉我,挂职和我之前参加过的下乡并不是一样的,不仅仅是技术支持,医院管理职责。这下我有些焦虑了,我遇到了参加工作以来从没想过的问题。

和自主创业者不一样,医生作为专业人员,是在一个专业的支持系统里进步。医院工作非常辛苦而繁忙,工作就像流水线一样忙碌,角色单一,让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对于超喜欢临床的我更是这样。而这次的挂职给了我更多的选择和思考。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里,全新的系统,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对于每一位挂职的医生都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挂职是一个全方位的支持。医院里的行政岗位上的好朋友求助,她笑着说,在你的日常工作中,你就已经进行管理方面的思考了,管理就在你的心里,只是等待一个机会让你去唤醒它。有了这个定心丸,我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挂职感想——高原见闻

青海之美,早有耳闻,但是真的准备出发了,尤其是冬天,家里人和我还是有些担心。高海拔对于习惯在首都生活的我是遥远而陌生的。关于援藏干部因为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危及生命的消息都是有所耳闻的。

我要去的地方是西宁下面的海东市,海拔只有多米,环境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城市不大,空气很干净,在北京一直没有扫尾的咳嗽竟然痊愈了。天永远是那么蓝,像证件照片的蓝色背景。一下飞机我就喜欢上了这里。

来海东的第二天,青海组织部对18批中组部援靑博士团进行了集中培训,在这里经过简单而亲切的自我介绍和交流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团友们,里面还有三个老团友是因为成绩优异延期一年的。

下午我们一起参观了原子城。让人向往已久的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距西宁多公里,是我国第一个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基地。到这里海拔陡然升到多米,在这里快跑几步都会觉得胸闷,走进这座庄严的圣殿,那段艰苦而辉煌的日子仿佛昨日再现。

一代英雄无私奉献,前仆后继,用忠诚与热血,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奇迹。英雄们都是血肉之躯,有自己的心爱的家人,但是为了民族的自尊,为了祖国的兴旺,为了国防的强大,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芳华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年轻的共和国,造就了中华的利剑,创造了昔日原子城的辉煌。

我的爸爸是一名退伍老兵,我爱人的父亲是昆明场的老员工,他们听到我复述了原子城的所见所闻,听到那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都激动不已。那个时代的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他们的青春所系,他们的梦想所在。他们虽然已经老去,可是党和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挂职感想——履职见闻

到达在到达目的地履职后,医院院领导的热烈欢迎。院里为我安排了独立供暖的宿舍楼,宽敞明亮,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一应俱全。

在简单的午饭后,我花了一些时间,医院的基本情况。这是一医院,目前床位多张床位,各科室结构完备,消化科目前的德高望重的秦主任有多年开展胃肠镜工作的经验。

在组织部培训结束后我很医院的临床和管理工作中去,在周四的全院行政查房中,我和其他院领导一起巡查了全院各科室的病房,主要是就各科的运行病历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院内病例书写基本结构完整,但仍然存在一些瑕疵。在查房中就一些疑难病例以及用药方面给与了一些简单的建议。

而且在骨科查房中通过对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一例藏族患者存在严重贫血、嗜酸粒细胞升高等被忽视情况,发现了该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寄生虫病感染的情况。在查房中我了解到了当地病人的一些检验结果有异于低海拔地区,就此向当地医生进行了请教和学习。

当日下午与赵剑平院长、党兴宏院长一起带领全院科室骨干接受了十九大精神宣讲,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详细系统学习了十九大习总书记的指示,并结合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具体的指向性的解析,这对于我和全院今后的工作开展都有重要的帮助。

挂职感想——展望

在新的环境里完成了我是谁?我在哪里?完成这两个疑问后终于开始思考第三个问题:我要做什么?

我是消化科医生,但心内科、呼吸科、血液科、五官科、免疫科、血液科、普外科、皮肤科、骨科甚至精神科的疾病,经常会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来消化科就诊的。在导师刘玉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消化科坚持多年的疑难病例查房中,在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反复讨论中,我们诊断了大量的疑难病例,这其中很大比例是消化科以外的疾病。这种临床思维与分医院需要加强的。我希望能将医院消化内科的病例讨论制度,医院进行复制开展,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共同成长。

此外,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医院学科不医院,内科没有专门的消化科病房以及开展内镜专业培训的团队。这件事让我发愁了很久。直到我自己进行周末查房中发现,普外科收治不以手术为目的的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我的思路忽然打开了,内镜培训对象也许可以从外科医生中来选取,还有床位、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希望能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逐一着手落实解决。

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希望能当地学科带头人一起培养内镜专业医生,把胃镜和肠镜的数量翻一番,将更多病人收住院进行治疗,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次均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将消化内科专业真正的建立起来。这是我的一个大目标,希望成为援助医院的小目标。

年底,大家都在网上晒自己的18岁照片,我也找到了那时候的青涩照片,好像比18岁大一些,但还是青涩,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在年的岁末,坐在青海海东的宿舍里,再一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未知,我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少年,青涩、倔强……

加油!这一年我会走更远的路,做更多的事情,遇到更多的人,收获更多的友谊和成长!

广而告之~~

文字/照片:第18批博士团援青专家彭涛

编辑:郭楠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wh/8227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