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枣核成了惹祸的暗器

23日上午,医院耳鼻喉科遇到了市民来就诊,患者是因为早上吃粽子时“狼吞虎咽,边吃边说”,一个不小心,把枣核咽下去了。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我科都会收治不少这样子的患者。当接诊的汤玉斌医生询问的时候,他指着嗓子小声的说:“早上吃粽子,吃的太急了不小心好像卡了个枣核,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快帮我看看吧。”立刻引起了汤医生的警觉,经过仔细的检查,拍片子,确实在吉先生的食管上段狭窄部发现了一枚枣核。我科汤玉斌医生、王斌主任和护士们立即展开了紧急救治,上报危急值、完善术前检查、开放静脉通路、联系手术麻醉科,多项工作都在同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急救治,卡在吉先生食管内的枣核被精、准、快地取出来了!醒过来的吉先生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爱吃粽子,吃粽子前要先去掉枣核。枣核比较坚硬,两侧呈尖状。枣核一旦向下,很可能会损伤食道内壁,很容易损伤食管黏膜,造成食管周围发炎,少数病例会弄破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严重者造成脓胸,破溃至主动脉还可能造成大出血致死。所以,老人和小孩在吃粽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细嚼慢咽,同时少说话,以免发生食道异物。一旦发生吞咽意外时,应及时就诊。端午节快到了,为防止误食枣核及发生不良后果,医生提醒,吃饭进餐时最好不要说笑聊天,也不要“狼吞虎咽”。而儿童和老人由于牙齿不健全,更易造成异物卡喉甚至卡进气管,独居老人最好不要食用含枣核的粽子。一旦异物卡进食管或气道,不要用吃馒头、喝醋等“土办法”,应该及时就医。此外,从养生角度看,粽子是药膳的一种,包粽子的芦苇叶、竹叶、荷叶等都有清热生津、除烦解渴、利尿排毒功效,但粽子大多是糯米做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胃肠不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及糖尿病人应尽量少吃。

供稿:五官科张璐

视频:五官科

编辑/审核:钢小医

医院耳鼻喉科,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出现以上问题请及联系:

急救-

五官科-

耳鼻喉科王斌主任:

耳鼻喉科汤医生:(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yf/82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