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影评人改行当导演后,拍的片子能拿几分

读书吧/五官科

《呼吸正常》全部是非职业演员,故事情节大都来源于演员实际生活素材,一年的拍摄时间和电影时间线同步,故事线并不明显,也几乎没有戏剧冲突。

文?王渐离

李云波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杜琪峰的情景。那是年,他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时,几个室友租了台电脑,有人搞来一盘《枪火》VCD,大家最初还以为是搞笑或者黑帮片,几个人对着那破屏幕80多分钟后,忽然就莫名其妙地结束了。“它就是比较酷,比较慢,人物关系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当时觉得挑战了自己正常的习惯,好像很特别但还没有说特别的喜欢。”李云波当时并不知道杜琪峰,但这部电影给他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20年后,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国际电影节一个展映单元上,李云波和节目策划沙丹一起与杜琪峰对谈。李云波之前把《PTU》看了十遍,他特别想从杜琪峰那里了解的是,作为一个类型片导演,杜琪峰从来不是写好剧本才拍,而是一边拍,一边写剧本,这种即兴创作方式,到了现场是怎么工作的?

《PTU》剧照

对谈的第二天,李云波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呼吸正常》首映了。这部电影采用的,正是即兴创作的方式,却又是一部小清新的生活文艺片。讲述广州的四个年轻人在爱情与理想中的茫然。官方介绍是:四季轮换,他们从生活走进了电影,又从电影回到生活,在电影中扮演自己,又因电影而改变。

《呼吸正常》全部是非职业演员,故事情节大都来源于演员实际生活素材,一年的拍摄时间和电影时间线同步,故事线并不明显,也几乎没有戏剧冲突。四个男性角色分别是:“薛定谔的猫”——搞地下艺术的天体物理博士老K;“跟踪狂”——喜欢一个女生而没能告白的阿浩;“懒癌”——纠缠于两个女生的感情之间却无法做抉择该选择哪个;“麦克白”——喜欢莎士比亚的文艺青年小张。

《呼吸正常》剧照

在影片中,有一场KTV的戏份,三个男主角和另外一位喜欢讲心灵鸡汤的励志哥在一起喝酒唱歌,三人都遇到工作和爱情上的坎坷,交谈本来是以新年愿望开场,却开始互相指责对方的人生活的一塌糊涂。小张喝了一口酒,对着他们说,“我很讨厌你们,因为你们都活的很虚伪,你们整天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掩饰自己的欲望、无能、麻木、假。动不动就上微博,上豆瓣,上知乎,秀个优越感,装个小资,谈个国家大事,冒充一下学者。你们他妈的懂个屁……天天就知道上网,当个键盘侠。整天说为这个,为那个,其实都是为了你们自己,一个大大的我写在你们头顶,你们是瞎了吗?看不到?”

励志哥开始一直劝他们不要抱怨,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被嘲讽只会说心灵鸡汤,美化现实。最后他摇着头说,“现在的年青人负能量太多了。”

《呼吸正常》截至年8月5日的豆瓣评分

首映式现场,沙丹问几个主演,“像我这种80初人,总觉得你们这批90后、80末的人生活又好,吃饭不愁的,怎么身上那么多负能量?”

小张对他解释,“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在物质上已经没有什么困惑了,但毕竟现在经常讲理想,,没人说我心甘情愿去做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做点什么。很多时候每个人天赋,运气,各种条件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当你求而不得的时候,就会很痛苦。”

这部电影里面出现了很多广州的地标,像广州塔、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墓、天、白云山、北京路、猎德大桥、沙面、大学城等等,并且粤语对白占了全片大部分。类似的城市电影在中国时比较少的,李云波就想拍出一种城市空间的感觉,试图让每个主角出现的地理、空间位置和广州本地的某些地域特点相关起来。

他是十年前南下,定居广州的。在此之前,李云波一直在北京,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时,正是互联网最红火的时候,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他在网易的新闻频道一直做到新闻主编。互联网泡沫期来临时,网易股价跌得厉害,很多人离职,他也成了其中之一。

那段无业的时间里,一个下着小雨的夜晚,李云波待在海淀区的出租屋内,看了杨德昌的《一一》,看完时已经凌晨两点多。“那个时刻很浪漫的,窗外下着小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也有可能是出租屋厕所没冲干净。”

《一一》剧照

片中,杨德昌借一个小青年之口,说出了被影迷广为流传的那句话:“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他感到如受天启。心里想着,拍出一部像这样好的电影,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吧!他像日剧主人公那样在心里点了点头。

按照当时的干劲,他估摸着最多只要三年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当时精心计算过,三年后我还不到26岁,大家知道26岁对一个电影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全世界电影导演默默在心里达成共识的重要秘密是:如果在26岁之前拍出一部牛逼的电影,那将意味着有可能赶得上一位一百年前出生的电影天才——奥逊?威尔斯,其在26岁拍出了公认影史第一的《公民凯恩》。

李云波把几乎所有积蓄拿出来,花一万五左右买了人生第一件奢侈品:Sony的一款3CCD的DV。然后,“下个月吃什么”成了一个问题。

他去了央视底下的一些节目组,在各个频道间串,从一套到二套再到六套,做过一段新闻,也做过一些专题片,后来又做了电影的文案策划。那时工资大概从四千到六千之间。

同时期,他要重新学习电影。以前,他也在学校上过一些电影语言或视听分析的专业课,有时电影学院的教授周传基会过来讲课,他印象非常深刻。得知周传基在网上开了网络教学班时,李云波成了第二期学员。

周给他们布置作业,去生活中拍摄。第一堂课就是拍生活中不同大小的圆形,但是在镜头里要拍得一样大。李云波后来觉得这对视觉的锻炼非常有用,马上就会发现生活里哪里有圆形,什么地方形状是合适的。后来,李云波用那台DV再去拍方形,三角形,满大街去找,发现越来越难。

“以前有些学校的老师,会从一些剧本入手,让你先来一段故事,其实是不太好的。学电影应该先从电影镜头了解它的原理。因为它的基础是光和声音组合,最开始甚至没有声音,只有画面,那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李云波说,“你要把这个基础打实了,然后再去发展其他的问题。周传基老师讲的就是基础的这一部分。”

(李云波,摄影:孙海)

这个准备在电影事业上大干一场的年轻人,开始大量看名片,一天看三四部,持续了两三年。那也是他买盗版碟最疯狂的时候,从VCD到DVD,全部是大师系列。碟没有封面,直接刻录着杨德昌、阿巴斯、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名,一张从10块钱到15块钱不等。

他也尝试用DV去拍一些片子。有个朋友开了个酒吧,他想把酒吧的筹划、建成拍下来。拍了一半,剪出来一个版本没法看,就停下来了。“后来想,确实纪录片是特别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你得完全地投入到他的状态里面去,如果是简单的两三个月拍肯定不行,得很长的时间。”他觉得精力和钱都不足以支撑去拍下去。

26岁很快过去了,李云波知道赶上奥逊?威尔斯肯定是没戏了。但这个时候反而不急了,因为看的电影多了,他还知道了以下这些事:横扫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大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Countdown》,42岁才拍出来;大导演迈克?哈内克,双金棕榈得主,第一部剧情长片《第七大陆》,47岁才拍出来。“有这两位大神垫底,我放下了心。”他说,“要搁在如今,这是一种病,叫拖延症。”

《第七大陆》剧照

李云波有了女朋友,是在网易音乐论坛里认识的。女友当时在北京做广告,不太适应北京的干燥,想回广州,两人就南下了。很多想拍电影的人都北上,而李云波却不介意离开北京。“年轻的时候还真没有太多的焦虑,就是觉得自己去哪里都能生存,不知道哪儿来的这种自信,因为在北京确实也学到一些东西。”他也听周传基讲过一个观念,“他说不一定在北京,你有想法还是可以在一些很有特色的地方拍出自己的东西。”

南下

广州的夏天充满了闷热和潮湿,李云波蜗居在共和大街小巷子的一间小屋里,那条小巷子胖点的人要侧身才能通过。他每天要洗三次澡,不然穿一件干净的衣服出门,一个小时回来就会湿透。

刚到广州,他还没有工作,每天晚上睡不着,楼下有人在户外打麻将到凌晨4、5点,他甚至数着轮到第八圈有个胖子坐庄时起来小便。在一篇《各自远飏》的日记里,他记录了这种状态:“《彩云追月》的旋律下,凌晨三点的月光铺向城中村那密集、高矮不等的小屋。窄窄的巷子亮着昏黄的街灯,罩着下面绿色的麻将桌,以及光膀子大汉、黑短袖瘦汉、胖大婶与吊带花妖精。在旁边的三楼上,一个打着呵欠、睁不开眼的屌丝青年站在阳台上发呆。”

“那时有非常多的负能量吧。所以这么悲催的人生,只能上网麻醉自己了。”无意中,李云波浏览到了Moviegoer这个网站。

上世纪90年代,是网络影评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大批影评写手如李霄峰、顾小白、程青松、张献民、史航、张立宪、陆川、绿妖、藤井树等,活跃于各大BBS,并在后来先后转行为编剧、导演、作家、出版人等。

到了年,BBS逐渐式微,博客开始流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的magasa联系到《看电影》专栏作者,在法国读电影博士的李洋,创立了一个邀请制的群博客网站Moviegoer,只有少数经过删选的作者才可以发表文章。

“作者们首先是一名电影爱好者,其次他们必须在电影艺术及科学的某一方面具备比较专精的知识储备,最后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也应该是热衷分享、观念开放、乐于探讨的互联网传播精神的代表人物。”

李云波之前也写过一些影评,觉得“这个博客逼格挺高的”,想加入他们,并和magasa一拍即合。他给自己起了新的网名叫“云中”,年8月6日,云中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朴赞郁,很赞》。magasa在下面评论说,“云中十分强调‘电影化’、‘视听语言’宗旨,三句话都不离呀。”

年12月1日,陈可辛的《如果?爱》上映,云中第二天就写了一篇《如果?爱?印象》,大家因为这部片子争论起来,持肯定、否定态度的双方掀起群博讨论的一个高潮,最后留下个跟贴,创下纪录。后来年杜琪峰的《神探》上映,云中写的《神侃神探》,又掀起一阵讨论热潮,回帖超过了。

《如果爱》剧照

但李云波一直认为,自己的文章应该叫视听分析,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影评,“我本质上一直都是想成为一个创作者和导演。”magasa后来总结,“就像戈达尔说过的那样,写电影是他为将来拍电影做的准备,他(云中)的所有影评,其实都是某种导演思维的体现。”

年6月底,杨德昌在美国病逝。云中从杨德昌的电影里截取片段,剪辑成8分钟多的短片。短片从《一一》开始,小男孩洋洋出现在镜头里,又过渡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镜头不断切换,从《麻将》到《独立时代》,再到《恐怖分子》,关于事业、感情、社会的话题,杨德昌似说教般的对白不断穿插在人物之间。

最后又回到《一一》的结尾,在婆婆的葬礼上,洋洋拿着写给婆婆的话的本子念起来:“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

《一一》剧照

随着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博客也逐渐没落,大家都在06、07年左右注册了豆瓣,之后微博、







































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ys/736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