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你一面不容易为啥海宁这家单位50对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小别离》,

不知小伙伴们有没有看?

其实,不一定要女儿远嫁、儿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才算别离。孩子去外地读高中、大学或留学,应征入伍也是别离。

人生总是充斥各种离别与相聚,长的、短的……但有一群人,他们虽近在咫尺却也难得相聚或者见面,医院(医院海宁分院)的双职工们。

医院是同事,在家里是夫妻,因为工作特性,他们的作息时间却并不一致,有时一个下班回家,一个马上要去上班;有时两人同时加班,谁也顾不上家;有时说好的家人团聚时间,会因为一个人的临时加班而取消。

1、你的忙碌我最懂

丈夫:姚春根,泌尿外科主治医师,35岁。

妻子:苗鑫,肿瘤科护士,33岁。

婚龄:9年,孩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

姚春根和苗鑫是年结婚的,两人属于典型的“内部消化”。“当时两医院,但是由于在不同科室,并不熟悉。”苗鑫说。医院组织的团活动,一起去盐官看潮,两人相聊甚欢,慢慢就走在了一起。

苗鑫是护士,上班时间比丈夫早半个小时,但是姚春根体谅她,每天早上提早半小时,7点半一起上班,然后各忙各的,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也不会电话联系。

有时,苗鑫会打“一起下班吗?”当对方说“我要加班”时,苗鑫便自己先下班了。

谈到身为医生和护士夫妻最大的优势时,姚春根说:“因为对彼此的工作都很了解,所以能够相互理解。”

他们一直感谢父母的付出,父母知道他们忙,不会有一点点事就来麻烦他们,儿子上下学接送都是父母。

其实,姚春根也是一名好爸爸,只要下班在家,会一心一意陪着儿子。

去年暑假,苗鑫被单位送到温州去学习。“我有想过不去了,想陪儿子上学习班。”苗鑫说。但姚春根觉得这个机会难得,支持她去。这一去,就是4个月。

“很感动。”苗鑫轻轻地说,丈夫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这就是最好的婚姻。

2、工作在同一幢楼、上班却从不见面

丈夫:刘磊,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江西宜春人,工作14年。

妻子:邬文洁,神经外科主管护师,工作16年。

婚龄:10年,儿子8岁。

“不好意思,接下来我还要去查房,只能跟你聊几分钟……”记者在病区碰到刘磊时,他正忙。而一上午他一直在门诊坐诊。第二天,他的时间又排得满满的,几台手术等着他去做。

普外一科病区在住院部10楼,神经外科在7楼。也就是说,刘磊和妻子工作只隔了三层楼,但是夫妻俩在单位见面的机会却几乎为零,因为工作时间都不能离开岗位。神经外科也是病人最多的科室之一,尤其是老病人居多,对邬文洁来说,每天都要随时服务住院病人,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夫妻俩工作上精力投入多了,对家庭照顾得会少些,对孩子的陪伴就少些,所以夫妻俩觉得愧对最多的是儿子。平时带孩子去的最多地方就是电影院,利用周日下午的时间。

刘磊说,他的邻居是一对教师,寒暑假,教师夫妇会经常带着孩子去各地旅游,所以让儿子总是羡慕不已,还向外婆抱怨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孩子”。

今年刘磊终于调休了几天,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带着儿子到北京玩了4天,圆了这些年一直没有兑现的承诺,而邬文洁因为要上班,不能一起同行。

刘磊说,很多人觉得,像医生护士这份工作至少“晒不到太阳”,但是这个行业的累和辛苦只有自己清楚。当急诊科通知来了患者,无论何时何地,医生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到工作岗位上。

不止是刘磊夫妇,对于很多医护人员,心里都对孩子有着深深的亏欠感。

3、谁说北方汉子不细腻?

丈夫:赵朋,肾内科主治医师,31岁,工龄6年。

妻子:李洋,综合内科护士,25岁,工龄4年。

婚龄:2年多。目前李洋怀孕已有5个月。

赵朋是黑龙江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宁工作。2年后,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两人开始并不熟。相识源于帮助一名危重病人转院,运送病人的途中,有一个细节让李洋感动。由于救护车开得很快,赵朋担心她晕车,就让她坐在靠前的位置,帮助她把安全带系好。

这一贴心的动作打动了姑娘的心,两人后来走到了一起。

北方汉子也有细腻的一面。赵朋说,自己和老婆没有特别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都是平凡事情,但是满满的心意都在细节里。

以前李洋连续两年全院夜班护士前十名,最多的时候一年有个夜班。自从李洋怀孕后,为了让她可以多睡一会儿,赵朋每天都提早上班,帮她买好早餐送到科室,或是在车库等着把早餐给她。

平时他们工作都比较忙,加班是常事,但是他们有个习惯,只要确定对方回来吃,不管有多晚,都要等到对方回来再一起吃,有时甚至等赵朋加班回家,李洋都睡着了。

赵朋和李洋之间还有个约定,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不接对方电话,如果有特别的事情,例如手术,不能接电话,就提前给对方发个短信,不让彼此担心。

4、有个医生老公,可生医院

丈夫:汤春良,中西医结合病区主治中医师,37岁。

妻子:韩希文,护理部主管护师,35岁。

婚龄:9年,有两个儿子。

汤春良和韩希文两人于年相识,当时都在神经内科工作。韩希医院工作一年,“那会多青涩啊!他是小医生,我是小护士。”韩希文笑着说,有时候上夜班很忙,汤春良总会积极地帮着她干活,比如帮病人量个体温。

恋爱一年后,被周围同事们发现了。医院担心两人在同一科室影响到工作,于是,两人被分在不同科室,上班见面的机会很少。

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韩希文记得,生二宝时,分娩那天羊水先破,当时汤春良正在上夜班,而家里长辈又要照顾大儿子。韩希文就自己打了,跟丈夫通了一个电话。救护车来了后,她一个人上了车,医院。

生完孩子住院那几天,汤春良忙得团团转,白天上班,晚上到病房陪她。如今,只要一下班,两人就是回家照顾两个孩子。韩希文经常跟周围的护士姐妹开玩笑:“生二胎的要想清楚了,好辛苦啊!”

5、爱情就是到你的城市工作

丈夫:赵春辉,呼吸科医师,30岁。

妻子,毛小敏,感染科医师,30岁。

婚龄:4年,孩子3周岁。

毛小敏是丽水人,赵春晖是海宁人。他们是温州医学院的校友,同一届毕业。

由于两人在大学里是情侣,为了让这段恋情继续下去,毛小敏跟着赵春辉来到海宁,医院。

医院上班,由于分处不同科室,这些夫妻在工作时间里几乎没有交集,交流基本还是要靠手机。

双职工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买来鲜花和礼物诠释浪漫,当别人浪漫时,往往他们或他们中的一人还默默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彼此的工作都很了解,所以能够相互理解,工作上遇到的喜悦和烦恼也都能够一起分享。”毛小敏说。

6、青梅竹马的爱

丈夫:马殷浩,药剂科主任药师,52岁。

妻子:查小明,儿科主管护师,53岁。

婚龄:28年。

马殷浩笑称自己和妻子是“青梅竹马”,因为两人从小就认识,两家人只隔着一条河,两人既是初中同学,年又一同考入嘉兴卫校,成了中专校友,不过,马殷浩学药剂专业,查小明学护理专业。

年,两人从卫校毕业后,一起被医院工作。

结婚后,两人住进单位分配的30平方米左右的套房里,两个人工作很忙,经常上夜班,一个月里15天以上都是上夜班,这种状态持续了近20年。

马殷浩记得,孩子出生后那几年是最苦的,他要上班,又要赶回家给孩子洗尿布,没有煤气,都是生煤炉做饭。那是一段手忙脚乱、疲惫不堪的日子,但也是一段刻骨铭心、默契相守的日子。

如今,妻子也快退休了。回想过往,有辛苦,有甜蜜,有分歧;但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包容和陪伴……

7、老夫老妻,说的最多是工作

丈夫:陈志平,总务科副科长,45岁。

妻子:姚玲莉,门诊部护士长,44岁。

婚龄:20周年。有1个孩子。

“老夫老妻啦!”陈志平笑着说。

当年,医院集体宿舍,两人相识相爱。

在陈志平眼里,妻子算得上是一个女强人。作为门诊部护士长,一上班就忙,要打理的事情很多也很杂。“我很理解她,也很体贴她。”陈志平说。

他们除了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职业领域志同道合的“战友”,虽然工作的时候难得见面,但在一起说的最多的就是工作。

8、双职工夫妻,一周才见一面

丈夫:于涛,检验科医生,39岁。

妻子:周孝叶,神经外科护士长,36岁。

婚龄:10年,孩子10岁。

于涛和周孝叶被记者请来合影的那一天,医院门诊外的草坪里见面了。此前,这对夫妻已经一周没有见面。

原来,老家在江苏连云港的于涛回了老家四天,回家后又是晚上12点多,他怕打扰辛苦了一天的妻子,就睡在隔壁房间。

其实,这样不常见到的场景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经常上演。周孝叶是护士长,要管理的病人很多,一般早上6点20分起床,于涛还没起床,而晚上她又很晚回家。

于涛作为检验科医生,相对于病区来说要轻松一些。曾经,他不理解为什么妻子会这么忙。很多时间他发信息过去,对方好半天都没有回复。有一次,他忍不住去了妻子所在的病区,看看她每天到底在忙什么。“到了那里,发现她一刻也没停歇过,我就理解她的工作了。”于涛说。

于涛说,虽然在一个单位,我们见面的时间却不多,不过觉得两口子见不见面都不重要,只要心里藏着对方就好。

9、两三天不见面是常有的事

丈夫:唐从胜,呼吸一科主任,工龄12年。

妻子:冯丽,五官科护士,工龄13年。

婚龄:10年,有两个孩子。

“我们感谢父母,但更多的是愧疚,为了我们的事业,他们付出了很多。”已经是两个孩子爸爸的唐从胜说。

由于夫妻俩所在的科室病人都很多。结婚10年,和妻子一起出去旅游仅两三回。

妻子所在的五官科,忙的时候一天要做十七八台手术。两个人时间安排又不同,两三天不见面是常有的事。

不过,哪怕再忙,唐从胜还是会把妻子的生日放在心上,也会学着别的夫妻那样浪漫一回。比如提前一天预定一束鲜花送到妻子所在的科室,但是他没有亲自送过,因为实在走不开。

10、“我会对她一辈子好”

丈夫:陆晓超,设备科工程师,31岁。

妻子:李双,肿瘤科物理师,30岁,老家在湖北。

婚龄:5年,有一个孩子,4周岁。

私底下,陆晓超笑着说他把妻子从遥远的湖北“拐”来海宁的。原来,两人是在武汉时候的大学同学,学生物医学工程,都是理科生。

大学期间就确定了情侣关系。毕业后,医院上班。年,陆晓超回到海宁,他觉得“父母在,不远游”,两人因此变成了异地恋。

后来,为了爱情,李双放弃了武汉的工作,来到了海宁。

医院里其他科室的夫妻,陆晓超夫妇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毕竟上夜班的次数很少,两个人有了更多相处时间。

李双离娘家很远,所以过年时,陆晓超都尽量陪着妻子回老家,春运期间实在买不到火车票,两人就开车回去。

陆晓超的心里一直对妻子充满感谢,感谢她对自己的不离不弃,感谢她放弃家乡的工作,随他来到千里之外的海宁。“我会对她一辈子好。”陆晓超说。

因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实在是很忙,所以记者只约到了这么10对双职工,来说说他们的故事。

你知道吗?

其实,医院(医院海宁分院)据不完全统计,近名职工中,有约50对夫妻档,他们常常笑称这是“内部消化”。

也许,医院工作,让他们更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因为同是医务人员,他们更知道这份工作的不易,这份职业的担当,更明白对方的付出……

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鲜花、浪漫,而是每天与疾病相伴,与时间赛跑。正因为有另一半的陪伴和理解,工作遇到委屈时,他们相互安慰和支持。

从他们朴实的话语中,让人想起了那句流行歌词:

你见或不见,爱都在这里。

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双职工,特别是比较大一点的单位,总能找出几对。他们的生活相比其他的夫妻,也许更多的就是:我理解你。

来源:海宁日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医院
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ys/7832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