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医护科教办陆玉宇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图片来自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不知不觉已入深秋,季节更替也是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段,因此,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还记得前段时间我们刚发布的有关眼防就医守则么?您都做到了吗?作为人类健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最常见的卫生习惯就是戴口罩和勤洗手,今天眼防君就带大家扒一扒他们重要性。
为什么要戴口罩?
(图片来自网络)
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好口罩可以阻挡面对面沟通交流时飞溅的唾沫,以及人群拥挤时产生的异味气体,尤其在阻挡新型冠状病毒之类的传染性病毒上具有一定防护效果。
不同类型的口罩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隔飞沫、体液、分泌物,起到日常防护的作用。N95型口罩可以用于某些颗粒物的呼吸防护,如打磨、清扫和处理矿物、面粉及某些其它物料等过程产生的粉尘,属于工业用口罩。
为什么要勤洗手?
(图片来自网络)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肺炎和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能挽救上百万儿童的生命。
手是人体的“外交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它“一马当先”,比如吃饭、穿鞋、扔垃圾、按电梯等等。因此,双手就很容易接触到许多公共工具及用品,难免沾染一些附着在物品上的灰尘、细菌或病菌。在用手接触口、鼻时,细(病)菌又通过口腔、鼻腔进入体内,便可能引发感染。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在强酸、碱或重金属下变性和死亡。而肥皂属于碱性物质,因此在生活中勤用肥皂洗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菌感染的风险。
由此可见,戴口罩和勤洗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应对传播性疾病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秋冬是病菌、病毒泛滥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我们更要在关键时期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在疫情还未全部散去的当下,戴口罩和勤洗手是最好“防护利器”。
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确保医疗服务有序开展,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发布了《》,眼防君再次帮大家梳理了其中的几条重要防护小贴士:
眼防就医防护小贴士
1、来院人员必须佩带口罩(无呼吸阀),由陕西北路进入院区,医院安保人员,接受体温测量后进入院区。(注:医院车位有限,建议绿色出行)
2、进入院区所有人员请至测温筛查区,持绿色“健康码”并出示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配合门诊预检做好体温复测、流行病学筛查、登记后进入门诊区域。
3、所有在我院入院手术的患者及相关陪护人员入院前均需提供7天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陪护家属原则上固定一名,全程佩戴口罩。
4、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我院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检测时间为: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
5、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请实名预约就诊,挂号时请出示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并正确告知联系手机等信息。原则上,门诊患者陪同人员限定1人,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6、在门诊等候、缴费、检验检查、取药时请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坐下休息时请间隔就座。就诊时,1间诊室内1位患者,未叫到号的患者请在诊室外、候诊区耐心等候。
7、每一楼层均设置免洗洗手液,请患者及家属在触摸公共物品后记得使用。
专家简介
陆玉宇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护士长主管护师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护士长主管护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眼耳鼻喉科护理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眼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护理杂志编委。致力于眼科护理事业三十三年,承担护理管理、教学、质控和院感工作。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曾担任上海市护理学会主办的五官科护理进展学习班授课老师及多次在I类继续教育学习班中担任授课老师。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先后参与糖尿病眼病防控体系项目、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其中参加眼病筛查和健康宣教等工作。
近期相关
供稿
医护科教办护理部陆玉宇
原标题:《这两点没做好,来院有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ys/8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