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 一般耳穴临床针刺选用1寸以内的短针,直径0.32mm。进针角度和体针一样,分为直刺、斜刺、横刺(沿皮刺)3种,根据具体耳穴针刺部位而定。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直刺。针刺深度在4~8mm即可,依患者体质、病情及耳郭厚薄程度而定,但不要过深,不能透过软骨达对侧皮肤,以防耳郭感染。进针时,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首次接受耳穴针刺法的患者建议卧位治疗。
耳郭常规消毒后(碘伏全耳郭消毒),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拇指、示指夹持固定耳郭,中指托耳郭背面,找准穴位或是反应点快速进针,待患者有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即止。一般留针20~30min,疼痛类疾病可以留针1h。年老体弱患者,适当减少留针时间,发热或是儿童患者,一般不留针。
起针时,左手托住耳郭,右手快速起针,并迅速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刺部位,以防出血,嘱患者耳部避水4h。耳穴针刺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法中还包括放血法,经常应用在头面五官科疾病,如麦粒肿、头痛、咽喉肿痛、口疮等。临床常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耳尖或是其他耳穴出血。
具体操作方法:左手拇指、示指、中指固定耳郭或捏住针刺的耳穴处,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针,对准已消毒的耳穴,快速点刺2~4次,深度2~4mm,右手放下针,双手挤捏点刺部位促进出血,待血出,用75%酒精棉球或棉签擦拭出血部位,以刺激穴位出血并擦拭血液,待血颜色转淡或出血15~30滴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出血部位止血1min。注意严格消毒针具和针刺部位,以防感染,出血不宜太多,勿刺伤深部大血管,体弱及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史患者慎用。
艾灸法 灸法相对针刺法安全,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一般临床采用艾条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温和灸是医者手持点燃的艾条,距施灸穴位或部位2cm处,固定不动。雀啄灸是医者手持点燃的艾条,距施灸穴位或部位2cm处,上下移动,如小鸟啄食,一起一落施灸。熨热灸是医者手持艾条,距施灸穴位或部位2cm处,似熨布一样来回施灸。以上3种方法均以施灸部位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3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min。药籽按压法 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耳穴治疗方法,俗称贴耳豆。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籽,大小最为适宜。亦可用莱菔子、凤仙花籽、六神丸、绿豆或红小豆等。自制耳穴贴选用0.5cm厚度的有机玻璃或硅胶板,14cm×14cm大小,割线成0.5cm×0.5cm的小方格,每道割线深约1mm,在每个小方格中心位置,钻0.8mm深,直径1.5mm的圆球形凹陷,以可以卡住药籽为度,将药籽铺满各个凹陷,再用大胶布贴在整个板上,用小刀按割线的痕迹把胶布切割成小方块。
治疗时,直接用镊子夹取供使用。临床现已有厂家生产耳穴贴,方便使用。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或棉签消毒耳郭,待酒精全干后或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后,镊子夹取耳穴贴,对准耳穴贴压。嘱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个穴位按压5~10下,力度以有酸痛感能接受为度,3~5d更换1次,左右耳轮流贴压,5~10次为1个疗程。如遇耳部皮肤瘙痒,甚或肿胀流水,此为过敏反应,应立即撕掉耳穴贴,停止耳穴贴压治疗,严重者应到皮肤科治疗过敏。
常见病的耳穴选穴耳穴选穴和体穴选穴一样,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根据疾病辨证取穴。一般原则就是脏腑病证选取相应脏腑的耳穴,及相应的耳穴部位异常反应点。临床常见病耳穴取穴如下。呼吸系统疾病 选取肺、内鼻、肾上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随症加减。消化系统疾病 选取脾、胃、腹、口、皮质下、内分泌、三焦、肝、小肠、大肠、膈等穴位随症加减。神经系统疾病 选取脑、皮质下、心、肾、神门、交感、枕、额等穴位随症加减。生殖系统疾病 选取肝、脾、肾、子宫、外生殖器、睾丸、内分泌等穴位随症加减。减肥常用耳穴 脾、胃、口、食管、肾上腺、大肠、内分泌、饥点、渴点等穴位随症加减。
点击查看大图
作者:张燕超(首都医科医院针灸科)排版:刘清华喜讯:“村医之家”留言功能开通啦!现在大家可以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啦!(详情请戳文末“评论”按钮)
村医之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d/7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