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疗法
老先生是一个很会琢磨的人,而且行动力很强。
他琢磨了棍子疗法,可以戳背,治背痛。
用转摇腰部,能缓解久坐腰酸痹痛。
用米字操,能够解除伏案颈椎病。
老先生马上趁着病人少的时候,给我们大家表演了棍子疗法,你只要看了老先生是如何见缝插针,利用时间锻炼身体,你就会彻底刷新你的想法。
只要人活着,有一口气在都能锻炼,人生无处不锻炼,有锻炼意识,再忙你都可以将身体锻炼,没锻炼意识,再放松休假,你身体都锻炼不到。
有根棍子要练那里都可以,老先生说,人家都说没有时间。
时间不是说要特别空出来,你看这样很简单吧,又有效,自己求自己,又不用求人。
我叫几个人回家立刻做这样的棍子,在家里一锻炼,药就减少,最后不用吃药了。
快乐把病练好。
所以我自己基本上是不怎么吃药的。
真是动一动少生一病痛,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啊!
学不怕老
我们问,老先生什么时候练成双盘?
老先生说,是08年以后才练双盘的。
这又是一个颠覆性的做法,常人认为三四十岁筋骨硬了,就盘不了,老先生五十多岁都能把腿盘好,五十多岁练起都不嫌迟,为何?
第一早年的劳动,拉开筋骨,打下基础。
第二老先生还保持童心柔软,心柔筋骨软,念刚身体硬。
第三坚持习练。
真是学不怕老啊!
秃发的启示
有一个21岁的小伙子,两个月前,秃发,不知道是用了假的洗发液,还是饮食污染,小伙子头皮很痒,发掉一大半。
老先生病没有见发落就补肝肾,而是按照湿疹来处理,开始用消风散。
很快头皮瘙痒止住了,毛发居然慢慢长出。
后来就用七宝美髯丹,个把月,头发又长都浓密浓密。
这种思路是先把湿毒排一排,再补益气血。
讲到掉头发,伟珊给大家分享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也是一个小孩,家里买了漂亮的水彩笔。
这孩子就关在房子里,打开空调,天天在那里画。
水彩笔,酒精味很重,都吸到肺里血里来。
结果孩子头发一天天掉,一路从卧室走到客厅都掉。
家里人就在想,营养没有不好啊,平时都没问题,怎么会这样?
后来仔细查找原因,一进到房间里,整个房间是酒精味,网上一查,这水彩笔有致癌物质,马上把笔收到,打开窗,让孩子透气,晒太阳。
然后用两个小方子,一个制首乌、熟地黄煮水,能乌须黑发。
一个是黑芝麻、黑豆,打豆浆吃,能补益肝肾,滋养阴液。
结果没过一两星期,头发像小草那样,密密麻麻地长出来,长得比以前还好。
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万物生长靠太阳,别把自己关在空调房。
第二远离各类污染。
第三制首乌、熟地、黑芝麻、黑豆,能补肾固精,生发长发。
眼红也有虚症
老先生说,人家问什么是验方?
我说,条条都是验方。
会辨证,方子就神,不会辨证,方子就不神。
有不少中医师,不会辨证,一看到眼红目赤,就用龙胆泻肝汤,眼红也有虚症。
比如在弥勒古寺义诊,我们见到一例眼红的病人,一个医生说,要用龙胆泻肝汤。
老先生看病人舌体胖大,苔白,说,要开陈夏六君子汤加丹参、红花。
这病人以前也吃不少凉药下火药,眼红也没有退下来。
老先生用这个健脾除湿活血的方子,反而效果好。
可见不要被病名病象骗了,《黄帝内经》讲,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
如果碰到脾虚湿盛,要先治脾胃啊!
老先生说,就拿前面讲到坐骨神经痛,一般是肝肾亏虚,外加淋雨,你用补肾通经络,发表的药,像独活寄生汤,效果不错,可你如果碰到脸红苔黄,大便干,小便赤,脉数,就不能那样用了。
所以辨证准确,治疗效果才好。
许多人用中医没效,就是没抓病机,看表面症状用药。
老祖宗的智慧
老先生又讲到一个甘露饮治舌疮。
常规口舌生疮是心火旺,可也有阴虚湿热重。
这时你就不能见火泻火了。
有个70岁的老人,卖电器,姓罗,口渴,身体酸重,舌红,口疮,苔黄腻。
我当时就开甘露饮,四天的药给他吃,我第四天晚上出去乘凉,经过他们那里。
老人说,吃了就好了,不用再回去复诊。
你看他既有阴虚,又有湿热,我们古人多么聪明,阴虚与湿热是两回事,可搅在一起,古人立法就相融,四包中药吃了,不用复诊就好。
我拿这个案例跟女儿讲,你看老祖宗多有智慧,留给我们这么好的处方,看你会不会用。
这个方子滋阴不腻,利湿不伤。
所以我用汤头都有方子,古人的处方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比较好。
湿热中阻胃痛方
胃痛是时代常见病,老先生总结治胃痛经验时,发现教科书讲的六个证型之外,还有湿热中阻跟气阴两虚,在潮汕这南方地区要引起重视。
湿热中阻,用清中汤。
气阴两虚,用人参谷芽和胃汤。
当地一个吴某,胃痛15年了,稍微吃饱胀,难消化的食物,就痛,家里放不少胃药,还屡次求医诊治,均无效。
平常医生的方子,大都是止痛,制酸,清热,疏肝。
老先生看吴某舌红苔黄,大便干结,老是泛酸嘈杂,脉象濡数,这是典型湿热阻滞中焦脾胃,应该清热除湿,通腑降浊。
单治胃还不行,还要把肠道通开,让硬结的大便松软下来。
下面不堵,上面就不胀。
老先生很快开出清中汤加通便润肠的药。
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
菖蒲10克,川黄连6克,白蔻仁5克,黄芩10克。
栀子10克,元胡10克,枳壳10克,火麻仁15克,草决明15克。
吃完三剂药后,大便通,胃舒服,病人再拿三剂药,然后就没来了。
直到几个月后,病人再来看病,这时是感冒。
病人不以为苦,反而高兴,见面时,喜形于色,跟老先生说,服此六剂,15年胃痛,奇迹痊愈,不知如何感激。
老先生说,后来凡属湿热中阻的胃痛,我都以清中汤加减,屡用屡效,若大便不通,必用通便之品,肠通胃就不会胀痛。
清中汤乃脾胃湿热中阻胃痛方,黄连栀子白豆蔻,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组成,主要是清热除湿降浊和胃。
气阴两虚胃痛方
在南方因为汗多,容易气阴两虚,所以养气阴的汤药食疗很为流行,但气阴产生于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不把脾胃调好,补养气阴无益。
老先生讲到,云路镇一位吴姓的老妇,68岁,因为胃痛严重到卧床不起,调治了几个月,身体日渐消瘦,岌岌可危。
家人担忧到为老人家安排后事。
后来经过乡人介绍,请老先生过去。
老先生看这老妇,面色黄暗,呼吸短没力,身体连转个动作都困难。
老人家咽干,口渴,却不能吃下东西,胃里满胀又痛,大便却很干。
老先生看妇人舌红无苔,脉细弱。
马上断出这是气阴两虚,用人参谷芽和胃汤加减。
太子参15克,谷芽15克,淮山12克,白术10克。
白芍12克,枳壳10克,元胡10克,石斛15克。
麦冬15克,蒲公英12克,火麻仁15克,炙甘草4克。
用这方子加减调理,胃口日渐好转,一个多月下来,居然痊愈,恢复如常,人家都惊为神奇。
老先生说,凡气阴两虚,胃痛,此方甚验。
但是治慢性病如宰相治国,病去如抽丝,尤其是胃病,七分养三分治,不该吃的粘腻生冷,应该严格控制。
不可令胃中有一顿过饱。
七分饱胜调胃剂,食不撑乃健脾方。
像胃痛大都是乱吃乱喝,脾气暴躁,对自己身体的惩罚。
所以要未饱先止,待饥始食。
剧咳
我们采访这么多老先生,发现吴老先生的干货极多,而且不偏颇,看病虽快,却毫不马虎,用药合方,亦不含糊。
老先生有时望而知之,瞬间就将一个病痛拿下。
老先生讲,望诊很重要,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人,我在边看病,边帮病人把脉。
她就在门口咳嗽,排队等候。
病人很猛烈地剧咳,每咳一下,身体就俯仰一下,这样剧咳十多下,上下蹲了十多次。
老先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隔老远,脑子立马就弹出:
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汁为糊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只凭数米以外,瞬间的眼观耳听,汤方就出来。
《四书五经》上讲,视思明,听思聪。
眼睛一看就能明了,耳朵一听就可以通晓。
这叫司外揣内,见微知著。
这用在一个高明中医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等到病人走到诊台来时,老先生看她脸红,反复咳,这种咳是蹲下去,再起来,蹲下去,再起来,歇斯底里地咳,整个气机往头面冲,脸部红通红通。
老先生大脑就浮现清气化痰,下气止咳的治法。
这是气不顺,火不下。
人身这痰火随气升降,气上则痰逆,气下则痰消。
病人说,我已经换了好几个医生,都治不好,意思是要让老先生仔细一点看。
可老先生一两分钟就把病看完了。
病人吃完药后过来,惊喜地说,医生你这药像仙丹一样,四包中药,两包我感到好了八成,四包喝完后全好了,以前我也搞了好几次,都没有好。
老先生说,这些基础方剂,你如果搞得很熟,看病既快又省力。
看来磨刀不误砍柴功,早年的功夫太重要了。
我们以其在纠结中医西医孰好孰坏,不如把这纠结赚钱的心,都用在学问上,一门深入,滚瓜烂熟,像老先生这样,何愁中医不振,何患事业不成,何须担忧人生。
妇人咳嗽遗尿
30多年前的一个中午,有一个中年妇人,她到诊台诉苦,说每次咳嗽,就会流出尿来,一天十几次,老要换裤子,既苦闷又麻烦。
当时诊室里有老先生的师兄,老先生称之为小平兄。
他看到病人舌苔白腻,明显湿痰犯肺,就说,我在广州中医学院时,曾有一教授讲授咳嗽遗尿,属膀胱咳,当用五苓散,结合临床辨证,再合方,常应验。
此例病人属于痰湿犯肺,所以用枳桔二陈汤,治痰湿犯肺咳嗽,五苓散治膀胱咳。
病人一喝就见效。
老先生说,像此类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老先生十多年前治疗过这种膀胱咳的已经不下50例了,都遵此法,轻则三剂愈,重则十多剂,记录于此,以供医者临床参考。
在古书上,《张氏医通》曰,咳而遗尿者,春泽汤主之。
春泽汤就是五苓散加人参,气虚失去固摄气化,津液就会不循肠道,五苓散调水津代谢,人参益气摄津。
看来疑难怪症,古书中常常已经记录了方法。
所谓疑难不好治,大都是古书读得少。
见病不能治,皆因少读书。
多读书,多读古书,就会有很多有灵感的思路。
得意之作
谈到五苓散,不得不再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堪称神奇。
是老先生生平比较得意之作。
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他为创出一些最得意的作品,而临症奇效的医案,常常是老中医手中的艺术品。
医者艺也,不是吗?
这个林某病人,男,65岁,是揭阳榕城人。
今年年,年初,找到老先生,因为得了15年的顽疾怪病,整天口渴,饮大量水。
老先生说,这用中医术语就四个字——烦渴引饮。
然后又排大量的尿,时常夜间起床,小便伴随眩晕,大便常秘结。
多年来病人已经结识了好几位老中医,通过多个方调理,效果都很微弱。
老先生看前面医者大都以养阴为主,可病人身体疲倦偏胖,面色微黄,舌苔胖大,苔白腻,脉浮。
老先生说,应当从肾主水来治理,膀胱主气化,作为切入点,气化则水津上行,口不干渴,尿不频多。
这当温阳气化,利水渗湿,兼以软通大便。
拟方:白术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
桂枝6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炒莱菔子15克。
草决明30克。5剂。
病人5剂药吃完,高兴地按时来复诊,说,口渴跟尿量都减半,大便正常通畅。
晚上小便时,头不眩晕了。
老先生看,舌苔转红,腻滞已化开。
病人之前还患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多年,小便常有遗沥,尿频尿不尽。
老先生说,这还有肾虚不固,膀胱气化失司。
应当补肾固涩,温阳化气,兼活血祛瘀一起用。
方子是六味地黄汤合缩泉丸,再合五苓散,加活血之药。
益智仁8克,台乌10克,淮山药15克,熟地15克。
山茱萸10克,狗脊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
茯苓15克,猪苓10克,桂枝6克,丹参12克。
桃仁8克,红花5克。5剂。
加活血的药,如张仲景所说,血不利则为水,血液循环不好,局部水湿代谢会在障碍,加强血液循环,水湿代谢会更顺畅。
病人吃药后产生了信心,更加认真对待,5剂药吃完后,第三次来看诊,口干渴症居然消除了,尿频排尿后排不干净,已经改善七八,面色好转,精神变佳。
所谓效不更方,继续补肾固涩,利湿祛瘀。
老先生再开:
益智仁10克,台乌药10克,淮山药15克,熟地15克。
山萸肉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杜仲10克。
牛膝12克,甜牛力12克,五指毛桃15克,丹参15克。
桃仁8克,红花5克。10剂。
药吃完后,病人15年烦渴引饮,排大量尿的顽疾消除,欢喜得不得了。
从此他到哪里都宣传中医很好。
老先生说,此症初诊是用五苓散。
女儿伟珊觉得不解,不太对证,她还特地查书《伤寒论》的条文给我看,说,五苓散主治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而今天老爸居然用来治疗大量饮水,排大量尿,恐怕不对证?
老先生找出《黄帝内经》条文说,你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这个病症是膀胱气化失司,气不固津,破坏了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的水液输布功能,导致病人饮大量水,排大量尿,加上病人形体偏胖,舌体胖大,苔白腻,用五苓散温阳化气,调整体内水液输布,切中病机,有的放矢,效如桴鼓。
纵欲伤精
说到糖尿病,老先生提到一个年轻人,没结婚就有三个女友,血糖居然飙升,要打胰岛素。
这是肾主封藏功能减退了,老先生用壮肾阳的右归饮,他吃了后血糖居然下降,不用打针吃药。
此病应该从纵欲伤精得之。
伤精后肾失封藏,升高血糖。
重视寡欲保精,方为摄生之道。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望闻问切
同样还有一个孕妇,老先生说,她是一名居士,佛友,怀第二胎,怀孕期间,发现有蛋白尿,尿中有红血球。
农村的妇科医生都不肯用药,这孕妇找到老先生,老先生见她舌苔白,有些腻,因为是善友居士,老先生说,我敢开药,用温脾壮肾阳的药。
右归饮加四君子,把附子、桂枝温热之品,换为巴戟天、淫羊藿。
结果孕妇吃了五剂药,一查一切正常。
她拿那单子给妇科医生看,医生很惊讶问,为何这么快好。
她说,是老中医开的方子。
现在她的儿子已经大了,很高兴说,如果当时未处理,不知如何。
老先生说,如果用原方原药来辨证,虽不中亦不远矣,中医有自己的一套望闻问切,理法方药,西医的检查只是辅助,不能成为依据。
耳鸣
老先生说,学中医要事半功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机圆法活,有的放矢,丝丝入扣,运用自如。
那么该如何运用自如?
老先生说,我们来谈几个耳鸣的病例。
耳鸣不一定全是肾开窍于耳,我们来谈一般教材没讲到的。
第一例去年有一个耳鸣的病人,男,50岁。
在其他地方用了补肾后,没有效果,看他脸色苍白,舌淡胖,脉沉细,我就用气虚,清阳不升,导致孔窍不利来解释。
用益气聪明汤调理,半个月就好了。
所以并非肾开窍于耳,就一定补肾,九窍不利,病久治脾,脾病则九窍出问题。
第二个案例,一个男性,55岁,耳鸣了三个月。
前面用大量补肾壮腰的药,六味,右归,不单没效,还加重,看他舌体大,舌苔黄腻且厚,脉象滑数。
我说,这是痰热上攻,浊气不降,导致清窍失养。
于是我就用芩连温胆汤,病人吃不到十天就好了。
还有第三例,不用药的,很有意思。
病人耳鸣,60岁,已经耳鸣3个月了,吃了很多药,没效,他找到我。
我一看,没有明显肾气虚,也没有典型脾胃不好,我就说,你先到五官科找黄医生看一下,看看耳朵里是不是有东西。
他过去很高兴就过来,说,我恨不得早点遇上你。
黄医生帮我拿掉两个耳垢,当场我耳朵就好。
他又说,你很实事求是,一般医生不知道又要搞多少药给我吃,耽搁了多少时间,走了多少弯路,如果不是遇上你,我这个耳鸣不知道还要拖多久。
还有一例耳鸣,稍受点风凉,耳窍就堵住,头也紧。
病人反映有股气堵在那里,很不舒服,天气热就不会,天气凉就加重。
老先生说,这个耳鸣不能用补肾,要健脾胃,病人舌体淡胖,汗多,受凉加重,乃脾虚,清阳不升,卫表不固。
遂用益气聪明汤,去掉黄柏,加进桂枝汤。
注意凡清阳不升,脾虚患者,要远离生冷。
鍙蹭笂鏈鍏?3绉嶇孩鏈ㄥ浘瑙?鎴愰兘姝︿警鍖轰笁鐜唴瓒呬綆浠风簿瑁呬慨鏂版埧澶╅倯鍗庡涵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d/7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