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收入.59亿,同比.62亿,增长27.88%,或36.97亿;
净利润26.05亿,同比21.52亿,增长21.06%,或4.53亿;
扣非净利25.82亿,同比21.46亿,增长20.32%,或4.36亿。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4.52亿,同比10.65亿,减少57.57%,或6.13亿。
点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一直是市场对康美“诟病”的地方之一。
公司解释:主要系报告期公司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增加所致。
进一步分析其现金流量表: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05亿,同比上期.84亿,增加26.21亿;
支付的各项税费12.48亿,同比上期9.7亿,增加2.78亿。
以上两项合计便增加28.98亿。
公司现在的业务更多的体现为“卖产品”这一贸易特点,从正面理解,购买商品所需资金一项大进大出也有情理之中。特别是当前康美药业正处于跑马圈地的快速扩张之中,公司现金流不好看,可以理解。
当然,投资也可以质疑,而且如果怀疑公司在财务上有作假之处,也完全可以远离!
投资净额:-14.05亿,同比-5.26亿,增加8.79亿,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3.26亿,同比2.48亿,增加10.78亿。
筹资净额:67.19亿,同比7.59亿,增加59.6亿。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47亿,同比.65亿,减少1.18亿;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亿,同比50亿,增加90亿。
点评:康美一向融资能力强,做生意只要有钱,有充足的流动性就是硬道理!
货币现金:.28,同比上期.42亿,增加.86亿。
销售费用6.68亿,销售费用率2.92亿,同比2.35%,增加0.57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6.68亿,管理费用率3.94%,同比4.40%,下降2.28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6.89亿,同比4.09亿,增加2.8亿,或68.52%。
财务费用的增加系公司银行借款及债券的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综合毛利率30.17%,同比29.71%,提高0.46个百分点;
净利率15.29%,同比16.18%,减少0.89个百分点。
业务构成分析:
收入构成:
医药收入.13亿,增长26.88%,毛利率29.72%,提高0.91个百分点;
保健和食品收入10.67亿,增长17.74%,毛利率27.59%,减少3.04个百分点;
其它收入8.01亿,增长65.94%,毛利率36.25%,减少9.65个百分点。
按产品划分:
中药饮片38.27亿,增长41.88%,毛利率36.40%,提高3.53个百分点;
中药材贸易48.03亿,增长26.20%,毛利率25.72%,提高1.05个百分点;
自制药品1.34亿,增长78.78%,毛利率16.25%,减少7.92个百分点;
药品贸易49.04亿,增长10.14%,毛利率28.96%,减少0.68个百分点;
医疗器械13.45亿,增长67.36%,毛利率29.19%,减少1.46个百分点;
保健食品6.17亿,增长7.27%,毛利率43.65%,减少0.52个百分点;
食品4.50亿,增长35.94%,毛利率5.54%,减少1.55个百分点;
物业租售及其他8.01亿,增长65.94%,毛利率36.25%,减少9.65个百分点。
点评:主要业务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其中:重点业务中药饮片收入增长41.88%,可谓一大亮点,也是未来大发展的潜力所在;另一重点业务中药材贸易增长26.20%,恢复性增长速度较快;医疗器械增长67.36%,可谓神速,通过智慧药房、药房托管、智慧药柜、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拉动,药品贸易、医疗器械也是公司未来的看点之一;自制药品增速较快,但基数较小,可忽略不计。
从区域发展看,华南地区收入.46亿,增长45.11%,占总收入比61.60%,占公司业务的主要比重;西南地区收入12.31亿,增长36.67%,占总收入比7.26%。以上两个区域发展较快,随着一系列合作项目的展开,西南地区是发力点之一。华东地区收入28.60亿,增长1.24%;华北地区收入23.44亿,增长2.03%,以上两个区域增速较慢。
重要资产分析:
货币现金.85亿,比期初.51亿,增加57.34亿。
点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还是相信马总在年7月4日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所说的:
“公司目前账面有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是具有合理性的,首先,从公司过去的发展历史来看,充足的流动性正是保障和支撑公司这么多年持续发展并持续回馈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公司多次敏锐地捕捉住重大市场机会的重要原因,手有余粮心不慌,特别是目前整体市场经济环境较差,既是挑战,其实也是机会,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恰恰是优质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竞争格局的时机窗口,从公司发展历史来看,也验证了这一点,流动性的保障,既是公司稳健经营的体现,也是基于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其次,众所周知,我国银行融资环境,与国有企业相比,对民营企业而言是相对不利的,特别是在短期内市场资金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保有合理的资金量,既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和投资者对公司认可的体现,也是保障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者,公司的货币资金保有量,跟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和业务情况是相匹配的,特别是两票制实施以后,大量的小规模的流通商都活不下去,就是因为行业特点所导致的资金不足原因,而公司的客户都是终端为主,受影响较小,而资金实力正是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抓住发展机遇的有力武器;而且公司作为产业龙头,目前的业务规模较大,日常经营对营运资金的投入和周转也都是刚性的,大家看到的货币资金余额,不能从一个静态的存量的概念去理解,实际上它是滚动的,动态的,与实实在在的日常经营匹配的。”
应收账款56.33亿,比期初43.51亿,增加12.82亿。
点评:应收账款多,是医疗行业的特点。据悉,现在整个行业的医院,医院押企业,尽管医医院还款3个月的期限,医院占款时间仍然很长恐怕并不是个别现象。从应付款比例情况看,账龄1-2年2.68亿,占比很小。
存货.14亿,比期初.00亿,增加13.14亿。
且看其主要存货结构:
原材料6.61亿,比期初4.49亿,增加2.12亿;
在产品2.87亿,比期初3.21亿,减少0.34亿;
库存商品86.60亿,比期初74.96亿,增加11.64亿;
消耗性生物资产33.09亿,比期初32.54亿,增加0.55亿;
开发产品21.45亿,比期初25.76亿,减少4.31亿。
点评:康美药业的存货结构,一向将市场开发、以及人参种植等生物资产作为存货。从以上结构分析,看不出什么异常。考虑到其当前“卖产品”的贸易特点,保持较大的库存量也当是合理的。当然,作为企业局外人,实际上也不可能弄清楚其合理库存当是多少,而且里面究竟是什么,既然作为小股东,姑妄信之!
短期借款.47亿,比期初.65亿,增加10.82亿;
短期借款中,其中保证款78.50亿;信任借款45.97亿。
应付债券.73亿,比期初83.07亿,增加49.66亿。
其它流动负债:
短期融资券90亿元,比期初50亿元,增加40亿。
点评:同样在那次投资者交流会上,马总曾说:“过去我们主要都是以短期负债为主,但每次借款到期我们都能顺利展期,我们在金融结构中的信用情况一直是非常良好的,但我们认为,这样的负债结构也是有一定的优化空间的,应该适当地提高一些中长期负债的比例,这次发行公司债也是这样的道理,做一些借款的置换,优化这种负债结构,当然,前提就是保证公司负债率的合理性,大家可以看看历史数据,我们基本都是保持在40%到50%左右,这是良性的。”公司力求通过发行债券,正在优化债务结构。
负债合计.35亿,比期初.14亿,.21亿;
负债率55.38%,比期初49.10%,提高6.28个百分点。
点评:考虑到公司手中掌握的现金资产,这个债务比例当无忧。
二、主要业务
主要业务公司以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为核心,通过互联网链接中医药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以“智慧药房+智慧药柜”为抓手,以“药葫芦”为服务平台,做好做大做强中医药全产业链,打通由“药”到“医”全过程。
公司作为目前国内中医药产业领域业务链条较完整、医疗健康资源较丰富、整合能力较强的企业之一,已形成较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版图布局和产业体系的基本构建,通过实施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业务体系涵盖上游的道地中药材种植与资源整合,中游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中药材贸易,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保健食品、化学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现代医药物流系统,下游的集医疗机构资源、智慧药房、智慧药柜、OTC零售、连锁药店、直销、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营销网络。
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产品为中药材、中药饮片、西药、保健食品及食品、中成药、医疗器械等。
点评:通过公司对主要业务的描述,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康美药业的战略版图比前几年清晰得多了。康美今天的战略版图也是一步步摸索着走过来的。一家公司能否做大做强,我觉得首先要看其产业布局如何。
三、业绩亮点
大健康服务生态圈战略
公司在投资医院、医院后,又投医院,并在原有医疗资源储备基础上,探索康养类医疗延伸服务,进一步优化并推进“智慧+互联网医养”模式的产品体系建设和应用落地;积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优化经络理疗椅、一体化大型检测仪等设备,创新研发了养老机器人、人体成份分析仪和骨密度分析仪。完善健康管理知识库,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大智慧医养项目的实施与落地;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开拓品牌化电商的运营策略,充分整合公司道地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领域的产业资源,大力推进中医养生内容平台发展。以权威中医养生内容为核心,打造养治未病的IP内容,以提供解决方案。
智慧药房O2O业务
公司通过对“智慧药房”的实践,搭建了典型的O2O移动医疗模式,线上一医院HIS系统实现患者处方的实时流转和采集,另一方面通过“智慧药房”移动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支付、药物配送等全流程的快速便捷就医体验,而线下则通过“康美城市中央药房”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和中西成药审方、调配、中药煎煮、膏方等传统制剂个性化加工、送药上门、药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从而切入患者就医用药的全流程,构筑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医疗+城市中央药房”智慧医疗商业模式。
目前,公司已医院、医院、成医院、医院、医院、中国医院医院在内的数百家医疗机构,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对接基层社康医疗机构,为社区人群提供优质中药药事服务,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建设,整体反响良好。与此同时,智慧药房还积极拓展线上医疗机构,与国内数十家活跃线上
医疗平台合作,实现移动医疗闭环。
未来公司将加大“智慧药房”的资金投入,全面快速推进“智慧药房”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普宁、昆明、重庆、贵阳的落地实施,同时积极启动厦门、梅河口等更多城市中央药房的搭建,逐步形成城市群中央药房,保持先发优势,快速形成公司在移动医疗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以“智慧药房”为最核心的数据入口,通过医疗机构、连锁药店、社区等(B端)进一步向消费者(C端)延伸,树立公司在C端的品牌,同时,全面积累医疗机构、社区、医生、消费者、药材、疾病信息,为大数据开发提供充足的数据源,支撑公司研发中心、商业保险等更好的运作。
中药饮片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在贵州省、甘肃省、云南省开展百合、白术、款冬花、白及、重楼等中药材的种植,有效保障中药饮片的产品质量和可追溯,形成对中药材供应核心资源的掌握,积极推动良种选育、繁育、使用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源头工程”,从源头上保证药材质量。
公司通过收购湖北益康佳医药有限公司和广东华源世特天德医药有限公司,快速布局空白区域医药配送业务,并通过夯实公司医药物流延伸业务,推进智慧药房项目在全国的布局,搭建形成了集医疗机构资源、智慧药房、OTC零售、连锁药店、直销、医药电商、移动医疗、智慧药房、智慧柜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营销网络,公司渠道优势进一步扩大了中药饮片业务规模,增强公司中药饮片业务的盈利空间。
医疗器械流通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器械流通业务经营的产品主要以高值耗材以及中小型设备为主,涉及的领域包括骨科、外科、五官科、诊断等行业。通过收购山东迈圣医疗器械公司和福州市斯迈尔医疗器械公司,在南京、安徽、上海等地设立新公司以整合当地市场医疗器械销售业务,重点推进安徽省、陕西省、福建省、浙江省的医疗器械配送业务,覆盖区域进一步向全国拓展,完成全国约90%区域覆盖,实现高值耗材和中小型设备医疗器械配送业务的快速增长。经营品牌向非骨科和国产品牌领域扩展,目前公司代理了包括捷迈邦美(Zimmer-Biomet)、施乐辉(SmithNephew)、创生、康辉、VSD、康迪、安瑞等产品。未来,公司将依托中医药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优势,积极布局更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含量的服务项目,包括共享智能配送、智能冷链配送、大数据样本等,加强对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医疗器械流通业务的盈利水平。
四、股东变化
前十大股东变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持股,合计持有股,占总股本4.79%。
自然人陈树雄增持股,合计持87,,股,占股本1.76%。百度一下,这个陈树雄应该是一个牛散!
其它前十大股东无变化。
本人对机构的进进出出向来并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d/8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