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人咳嗽?医院医生都束手无策?那就来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氏喉科”,任何“难治”的病人都能在这里药到病除。
家住黄浦区的李女士孩子4岁多,近日患了病毒性感冒,高烧一直不退,用了美林等药物不但效果不佳,孩子还生出了口疳。医院医生束手无策,全家心急如焚,邻居中一位老者指点——去“医院”看看。
次日一早,李女士带孩子找到位于浦东新区莲园路的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想到,医院的中医喉科居然人满为患。才9时许,挂号已经到了60多,轮到他们已经过了12时。
接诊的潘娟娟医生两鬓斑白,看了孩子病情后二话不说,拿起一支吹管,将一些药粉吹到孩子口中患处,不到半小时,孩子疼痛大减,回家后立刻能吃东西了,又服用了几贴潘医生开的中药,疾病终于痊愈。
现今沪上老一辈人还口口相传——“顾氏喉科”在北蔡
年,顾兰荪在当时的“浦东大竹园”创办“顾氏喉科”,闻名于川沙、南汇、奉贤、上海等县。传至第四代“掌门”顾振达更青出于蓝,名声波及苏浙乃至海外。
如今,第五代传人——顾振达的学生潘娟娟、儿子顾桂明,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每天门诊量达到惊人的多号。要知道,医院的喉科日门诊量,一天通常也不过四五十号。来就诊者中,医院、医院等西医专家认为“难治”,专门推荐而来的病人。
“顾氏喉科”的金字招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门祖传的“碧雪散”。
这是一种外用的吹药,采用人中白、冰片等多种清热解毒的药材,与其他中药内服相配合,“药到病除”的声誉已经成名百年,且是上海食药监医院自制制剂。比如让人烦恼不已的口角发炎,用三分之一包碧雪散化在小碗水中,滴几滴麻油或菜油,涂在患处,几天就好。
顾氏几代传人济世扶贫,经常免费施药,如今第五代也颇有古风,最重医德。
“师门规矩,不得怠慢病人,要有问必答。”至今潘娟娟仍坚持一个习惯,对初诊病人不少于10分钟。北蔡地区外来人员多,一些民工师傅急性扁桃腺发炎前来就诊,潘娟娟、顾桂明看他们经济拮据,常免费为他们吹药,走时还送上几包药,费用自己贴上。“还有些病人白天没空,晚上登门求治,我们一律不收钱。上门就是朋友乡亲,即使是富有人家也不能收钱,这也是规矩。”顾桂明说。
潘娟娟少年拜师学艺,从抄方开始,数十年耳濡目染,直至学成师门医术,独当一面,已经过去了50年。如今已经70多岁的她,依医院,一年纯收入不过五六万元,但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
上世纪90年代,医院想请她,许诺一套两室一厅住房,潘娟娟不为所动。“顾氏喉科的根在北蔡,当年办公私联合诊所,师傅不惜将祖传方子献给国家和集体。身为学生,既要报师恩,也要感激这方水土。”
然而时移世易,虽然两位传人心正意坚,但顾氏喉科真的可能面临失传。“中医总的来说还是不太受重视,喉科更是一个很小的专科,顾氏的独特方技经典所不载,完全是土生土长、自成一派。”顾桂明说,现在他和师姐每天忙于接诊病人,太需要有人帮忙整理旧故、记录病案,但“没有一个年轻人医院,因为钱少、太苦,没有发展前途。”
前段日子,一个研究生来了几天,又走了。有个病人见他们实在太忙,自告奋勇为他们抄方子、打下手。“但即使患者再热心,也抵不上一个期待薪尽火传、登堂入室的弟子。”潘娟娟和顾桂明不免有些悲凉地说,“希望各方能多支持我们,让顾氏喉科早日有第六代传人。”
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d/8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