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年4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是温州市首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同时也是浙江省首个医疗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月14日,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漂亮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点击这里查看相关报道),获得业界内外纷纷点赞。同时,大家也想探寻这张优秀成绩单后面有着怎样的团队,怎样的机制。
近日,眼视光观察的记者奔赴温州,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胡亮博士进行了专访。同时,在保金华副教授、厉以宇副教授、夏兆林工程师、李玲俐博士、程如梅博士、陈志城老师等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胡亮博士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
请看精简版视频对话
▼▼▼
以下为全程采访文字实录
全文约字预计阅读8分钟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初衷:
提供更好、更适合中国人的眼视光产品
眼视光观察:胡亮博士,您好。近年来,在眼视光领域,全球主要的研究重点以及研发领域是什么,当前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胡亮博士:首先,视觉是人体的重要感官,人类82%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目前,近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全球近几年视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也聚焦在近视防控上,还包括视功能、视觉质量的研究。
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互联网+”。考虑如何把信息化和医学联系起来。
图
工程中心布局图
但是,现在与视光产业相关的产品,包括隐形眼镜、近视激光手术的设备、框架眼镜、眼药水等,90%以上都是进口产品,并由欧美国家垄断。并且,设计的数据都是依照西方人的眼睛参数,而不是参考中国人特性的数据。
图
在厉以宇副教授(右一)带领下,参观眼镜与隐形眼镜研究实验室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年成立,成立的目的就是研究和开发更多国产的、更适合中国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包括屈光手术的设备、隐形眼镜、渐变镜、眼药水等,这些都是已经在做和未来要做的一些东西。
从情怀出发,以实力赢得尊重,
中心成立4年来硕果累累
眼视光观察:现在研究中心主要分几大版块,主要产生了哪些成果?
胡亮博士:国家眼视光工程中心目前有名员工,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80%,高级职称约占70%,他们来自眼视光学、工程技术学、理工、药学、软件等各个领域和专业。研究中心整体是开放式管理,也有部分项目由我们进行孵化,帮助他们一起研发产品。
图
科技部专家组现场考察工程中心
中心通过4年建设,现在成立有4个平台:眼视光医疗设备平台、眼视光光学工程平台、眼视光生物材料平台、眼科药物平台。
图
科技部专家组现场考察工程中心
这4大平台从最基础的研究、应用,到综合测试,再到最后的产品孵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也获得了很多成果,拿到了8项注册证书,包括准分子激光设备、裂隙灯、RGP隐形眼镜,这是我们近4年在注册证这块取得的成绩。
此外,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获得了非常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包括: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授权国外发明专利5项,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同时,也申请了很多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包括国家级课题33项,省部级课题55项,发表的工程方面SCI、EI论文共篇。
主持编写专著和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参与制定、审定行业标准11项。
年,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名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角膜地形图仪、超声生物显微镜、硬性角膜接触镜等8项眼视光工程技术转化成果入选,是国内眼科领域成果最多的国家工程中心。
团队也涌现了很多领军带头人物,包括3位“国家千人”、1位“长江学者”、1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得以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中心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名。
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9次,制定临床规范专家共识3项,标准临床诊疗规范路径推广受益学员人次,为眼视光企业从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人次,开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人次。
眼视光观察: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投入临床,刚才您讲了很多临床成果的应用,可以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地运用到临床上的,以及这方面的案例吗?
胡亮博士:好的,我举2个例子。
一个是准分子激光设备。这个设备是由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医院院长瞿佳教授,我国“千人计划”专家、浙江温医雷赛医用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党会博士带领的团队合作研发的,也是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准分子设备。
图
(左起)瞿佳教授、刘党会博士、胡亮博士
准分子激光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较高。而准分子屈光设备研发出来以后,医院、医院、温州医医院都进行了临床试验与应用,并做了~例的屈光手术,效果很好。
与市场上进口的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设备在某些方面的性能效果要更好。目前,该设备已经拿到了注册证书、三类医疗证书,在市场上也有销售,价格比进口设备要低30%左右,同时也降低了手术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另外一个就是RGP,俗称硬性角膜接触镜。这个是我们与日本美尼康公司合作,并按照中国人眼睛的参数进行设计的,同时,把镜片材料也进行了改进,使它透氧性更好,让眼睛更舒适安全。现在RGP也拿到了注册证,价格比进口同类产品降低了30%到50%,性能和质量也并不比进口的差,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4年时间、4大平台、N个耀眼成果,
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哪?
眼视光观察:中心成立短短4年间,已研发出近视激光手术的设备和RGP产品,从研发到临床,产品转化速度还是很快的,您觉得能取得这种成绩,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胡亮博士:拥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团队至关重要。我们的平台是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科,该学科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排名第一。此外,领导也非常重视我们学科的建设,并打造了创新型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从医、教、研、用、管理、产业6个方面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医院在前面,工程在后面,“前店后厂”的模式。在临床上,医生在使用设备时,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与研发团队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并及时改进,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产品完善的效率,更快研发出新产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中心团队将胸怀理想,脚踏实地
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创更多佳绩
眼视光观察:中心目前有哪些合作项目?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胡亮博士:目前,我们和各方面的合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
第一,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我们目前有与依视路联合成立近视研究实验室,还与澳洲CSIRO进行合作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并和连续14年蝉联全美第一的眼科中心巴斯科姆·帕尔默(Bas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d/8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