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8时许,当大多数人吃完晚饭,看着电视或用手机刷微博时,熊欢华已经穿好运动衣、运动鞋,在跑友群里,招呼跑友们出门锻炼了。
熊欢华是是江西人,年出生,毕业于南昌大学临床专业,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一副书生样的他其实有很多种身份:医院五官科医生、马拉松爱好者。
摆臂、抬腿、起步,热身后做一组拉伸动作,之后加速,跑完10公里。在市区城西大操场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大学期间,作为体育爱好者的他,就多次参加学校运动会,取得过不错成绩。以前,他只知道有车友、书友、牌友、棋友……在各种“友”里,原来还有一种“友”,叫做“跑友”。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欢华加入了一个“海宁跑吧”的跑步组织,里面有多个“马拉松候鸟族”的存在,活跃在城西大操场上。拿他的话来说,如果不是认识这群同样爱好长跑的人,他可能依旧在城西大操场上“跑着玩”,马拉松对他来说,是一件遥远的事。
一次,熊欢华跟着“跑吧”组织者之一的陈奕,还有几个跑友,大家从客运中心起跑,终点是百里钱塘。“跑一个来回大概20多公里。”运动鞋、运动装,轻装上阵。一开始,熊欢华信心满满。没想到,在跑回来途中,大概跑到东西大道立交桥的位置,他的小腿开始抽筋,肌肉变得坚硬、酸痛不止。“那时候真希望能够挺下来,但是真的到了某种极限。”熊欢华回忆,经过最后的挣扎,他不得不停下了脚步,只好打了一辆车回市区。
“中途放弃对一个爱好运动的人来说,是一种耻辱。”熊欢华觉得,
为了跟上大家的水平,相比一般的跑步者,熊欢华的跑步显然有些“自虐”:小腿上绑着沙袋,带上手机软件,记下跑步参数,一跑就是10公里,甚至更多。同时,根据参数,每天进行速度、步频等方面的训练。“绑着沙袋跑步,大概持续了半个多月。”
在后来的跑步训练中,这个曾经的“尾巴”让几名资格老的跑友刮目相看。“把我们甩得很远。”一名“跑友”笑着说。
跑马拉松无疑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特别是这些“候鸟族”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和熊欢华一样,没有特别的体育天赋,外人看来他们实在是属于自讨苦吃,不过他们自己却认为跑马拉松和踢足球、打羽毛球一样,都是很平常的个人爱好,而跑步的低门槛更是让他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在“海宁跑吧”中,熊欢华参加马拉松赛经验不算最足的,“短短一年不到,发现他有很大的潜力。”“海宁跑吧”组织者之一的陈奕评价熊欢华。
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鼓励下,去年11月2日,熊欢华参加了杭州国际马拉松赛(半程)。
那一次,他发挥得不错,多人中,他以1小时39分的成绩,跑了第81名。
外人可能很难理解,枯燥的马拉松比赛,究竟有何魔力,能让他们如此痴迷。“跑着跑着,就成了一种生活态度。”这是熊欢华挂在口头的话。
熊欢华参加马拉松赛经历:
年11月2日,杭州国际马拉松赛(半程)
年1月10日,湖州南浔马拉松赛(半程)
年3月15日,无锡国际马拉松赛(全程)
马拉松比赛的几大注意事项: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为主,如稀饭、馒头、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对补充肝糖原、肌糖原效果比较好,肝糖原、肌糖原高,有助于缓解疲劳。
服装要选择宽松、透气的。最好准备一件外套,比赛结束后,可以披一下,预防感冒。
大腿比较粗的人,可以在大腿内侧涂一点凡士林,减少摩擦。
鞋子要穿有弹性的长跑鞋。马拉松往往是在马路上跑的,马路不像操场的塑胶跑道有弹性有缓冲,所以鞋子一定要选择弹性好的,质地轻的跑鞋,旅游鞋、帆布鞋一定是不能穿的。
水要少量多次喝。在比赛前2小时就可以开始少量多次地补水,每次不要超过毫升,喝2-3次即可。比赛结束后,建议喝些淡盐水,预防电解质紊乱。要慢慢喝,每隔15分钟喝毫升左右。如果没有淡盐水,也可以喝些运动饮料。
热身运动起码要做10-20分钟。热身运动包括拉伸大腿肌肉、韧带等,准备不充分,容易摔倒、扭伤,引起软组织挫伤,严重的还会导致膝关节粉碎性骨折。如果途中出现胸闷气急,要调整呼吸,必要时停止比赛。
非专业运动员,往往是每跑两三步就呼吸一次。如果习惯了,这没什么,但如果在比赛中出现了胸闷、气急的症状,建议马上减慢速度,并调整呼吸。全程应做到合理分配体力,量力而行,前面十几公里,应尽量匀速,跑过一半多后,再渐渐提速。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s/7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