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耳鼻咽喉科ldquo冬病

以下疾病的福音来啦!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出血、慢性鼻窦炎;

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

耳鸣耳聋;

免疫力低下者。

以上均适合三伏贴、三伏灸。

年三伏贴/三伏灸时间:

伏前:6月21日(夏至)—7月11日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伏后:8月21日—8月30日

一、什么是冬病?

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阳气虚没有火力的人易发的病。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

二、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

冬病夏治换言之就是在夏天来治疗虚寒性体质,增强体魄以达到治愈减轻或预防疾病的效果。冬病患者阳气不足,冬季不利排寒;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阳气不足,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侵袭人体易于患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出血、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耳鸣耳聋等疾病。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自然之阳补人体不充之阳气,将冬病在夏季根除。由于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冬天疏通冰冻的渠道,困难很大。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寒邪,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多饮去暑冷饮,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病情复发或加重了。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中医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属于中医外治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中药理论为基础,在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将药物贴敷于腧穴,以祛除人体寒湿邪气,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于伏前、初伏、中伏、末伏、伏后各一次,每次贴敷2--8h,连用三年等作为治疗慢性病的防治方法。此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简廉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2)贴药期间,如感特别灼痛,可以随时撕除,去掉贴后如局部出现水泡乃正常现象,轻者可涂万花油,若水泡破溃流水可涂碘伏以防感染。结痂后去痂。若局部反应严重,医院处理。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3)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胶带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5)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

6)贴敷期间可联合口服玉屏风散颗粒,可以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鼻炎,慢性咽炎,耳鸣耳聋患者的体质,缓解症状,减少其发病次数。主要功效益气固表,补充肺卫之气,起到双向免疫调节的作用。相当于给人体增加了一个抵御外邪的屏障,从而提高免疫力,抵抗各类外邪入侵人体。

禁忌症:

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3)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4)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喉炎,黄疸,咯血,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荨麻疹患者、阴虚火旺者及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何为三伏灸?

三伏灸,三伏灸始于唐朝,发展于宋朝,盛于明清!除了有三伏贴的作用特点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能起到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用艾来灸,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对于预防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出血、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耳鸣耳聋、反复感冒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标本兼治,事半功倍。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前

做艾灸之前一定注意不要空腹,或者是饭后马上进行艾灸。在自己情绪不稳的时候也不要做艾灸。进行艾灸的时候,尽量选择在白天,当然如果你有失眠的症状,也可以在睡觉前做艾灸,就这样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艾灸时

做艾灸时施灸者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造成烫伤,或者偏离穴位等情况。患者更需要放松自己的身体,这样才更有益于艾灸者,要辩对症型,找准穴位,使艾灸效果更为明显。艾灸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必须马上停止,然后喝一杯温开水,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症状。

3、艾灸后

做了艾灸后,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养,艾灸结束之后先休息15分钟,在这个阶段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注意保暖,不要出现受凉的情况,而且在艾灸结束后不能立即洗澡,大约等四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洗澡,艾灸之后也不能喝冷水吃冷饮。如果在艾灸期间出现有水泡的情况,医院耳鼻咽喉科,分清楚是灸花还是水泡再酌情处理,艾灸之后,尽量也不要吃刺激生冷的食物。

医院耳鼻咽喉科详询!!!

咨询

      

相关链接

医院出入院流程

新农合患者转往山西医院的手续办理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如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s/8167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