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通过批复
根据批复公示,医院红角洲分院位于南昌市红角洲片区凤凰大道以东、锦江路以北、学府大道以南、丰和南大道以西地块。院区总用地面积.2平方米,二期(含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代码:--84-01-)位于院区紫金园路以西,总建筑面积.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平方米(各单体建筑地下室相互连通)。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新建1栋应急病房楼(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为16层高层建筑(局部17层),建筑总高度72.66米;新建1栋科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2平方米,为26层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99.96米;新建1栋学术中心楼(医院),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为4层多层建筑,建筑总高度21.95米;新建1座高压氧仓,建筑面积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高度7.15米;新建1座垃圾站及污水处理站,总建筑面积.00平方米,单层建筑,建筑高度3.30米;新建地下2层的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5平方米(各单体建筑地下室相互连通);购置医疗设备台(套);配套建设道路、综合管网、绿化等总图工程。容积率3.49,绿地率25%,建筑密度33.48%。GNC项目整体布局
其中,学术中心(医院)医院二期建设场地中央南侧,东临一期3#住院楼、南临锦江路;科教综合楼布置于场地西北侧,北临学府大道、西临卫东大道;应急病房楼布置于场地西南侧,东临学术中心大楼,北临科教综合楼;学术中心楼、科教综合楼、应急病房楼3栋楼采取占边合院布置,自然形成回字形围合布局,中间围合布置下沉庭院;高压氧仓布置于学术中心楼东侧;垃圾、污水处理站布置于场地西南端;学术中心北侧布置直升机停机坪;场地东北侧为预留的三期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建设医疗中心、医技综合楼;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绿化。医院二期基地主入口位于场地北端中部与学府大道相接,次入口位于场地南端中部与锦江路相接,住院出入口位于场地东端中部与紫金园路相接,各出入口均设置1处岗亭及电动门;污物出入口位于院区西南端,对接锦江路,独立出入。主要建筑物周边设置大于等于4米宽的环形车道,转弯半径大于12米,满足规范要求,高层建筑沿周边布置消防车登高场地;地下室汽车四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基地主、次出入口的东、西两侧,入口大门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辆在入口处直接驶入地下室,人流通过入口连接的人行广场进出,在入口处设置网约车及出租车机动停车等候区。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及交通组织设计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下阶段应进一步落实规划条件,合理确定建筑退距、容积率和绿化率;根据院区地块总体规划,核实周边规划道路、既有道路标高,结合场地地形条件,优化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进一步完善场地竖向设计;深化综合管网、景观绿化总图工程二次设计。GNC详细建设内容
原则同意应急病房楼(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学术中心、科教综合楼、高压氧仓、地下室、垃圾污水处理站等建(构)筑物平、立、剖面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细化建筑物与院区外部的衔接,按照功能要求优化各单体建筑各层功能用房平面布局和内部运行流线,深化应急病房楼实验室、检测中心二次设计,优化地下室机动车停车位布置;适当控制单体建筑装饰标准,节省投资。应急病房楼(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为16层(局部17层)建筑,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总高度72.66米。一层主要布置发热、结核、肠道、肝病、HIV门诊等传染门诊科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各门诊出入口门厅等;二、三层主要布置检验中心样本接收、样本前处理、生化免疫、审核、危化品库、常规检测、试剂制备、样本制备、分析室、微生物室、核酸提取、标本冷库、试剂冷库、无菌室、值班室等功能用房及新风机房、排风室、强弱电室等设备用房、辅助用房等;四层主要布置手术室、血透、产房等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等;五层主要布置信息中心、净化机房、物质库房、远程会诊中心等功能用房;六、七层主要布置ICU病房(每层设16个单人间)、医护人员用房、辅助用房等;八层主要布置负压病房(2人间16间)、医护人员用房、辅助用房等;九~十五层为标准病房,每层布置16间2人间病房,设置医护人员用房、辅助用房等;十六层主要布置动物实验室、P2实验室、P3实验室等;屋面层(局部)设置电梯机房、P3净化空调机房、排烟机房、热水机房等。大楼根据医患流线、洁污流线、标本流线,按各功能要求分别设置电梯,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电梯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住院电梯分开设置,并且单独设置污物电梯、医护电梯、P3实验室活体标本专用梯和普通标本专用梯、出院病人专用医梯。大楼共设置11台电梯、3部疏散楼梯,楼梯间均可在首层直通室外。应急病房楼建筑室内设计绝对标高20.85为±0.,室内外高差0.15米。一层层高为5.1米,二~四层层高为4.2米,五~十四层层高为4.0米,十五~十六层层高为4.8米。屋面为平屋顶,大楼外立面与一期工程协调统一,底部主要采用干挂石材,上部主要采用干挂铝板装饰,选用新型断热型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科教综合楼为26层建筑,总建筑面积.22平方米,建筑总高度99.96米。一~三层主要为体验中心,主要布置内、外科、五官科、心电、B超、CT、肠胃镜等体验中心功能用房及门厅、餐厅、更衣室、送风机房等辅助用房和设备用房等;四~六层为临床教学培训用房,主要布置内外科、儿科、五官科、妇科等科基本技能室、智慧教室、培训实验、模拟手术、模拟产房、模拟护士站、医工融合实验室等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七~八层主要布置各生物标本库;九~十层主要布置公共研究平台;十一层主要布置各类实验室功能用房;十二~十三层主要布置临床药理实验中心功能用房;十四~十九层为医护人员值班室,疫时为医护人员隔离区;二十层主要布置档案库和各科室库房;二十一~二十五层主要布置业务管理用房;二十六层主要布置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大楼共设置8台电梯、3部疏散楼梯,楼梯间均可在首层直通室外;一至三层设置1台自动扶梯,便于检验人员上下。科教综合楼建筑室内设计绝对标高20.85为±0.,室内外高差0.15米。一层层高为4.5米,二~二十五层层高均为3.8米,二十六层层高为3.95米。屋面为平屋顶,大楼外立面与一期工程协调统一,底部主要采用干挂石材,上部主要采用干挂铝板装饰,选用新型断热型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学术中心(医院)为4层多层建筑,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总高度21.95米。一层主要布置大中小型会议室、教学等功能用房;二层主要布置院史馆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三层主要布置报告厅及辅助用房;四层主要布置职工活动中心。大楼共设置3台电梯、7部疏散楼梯,楼梯间均可在首层直通室外。学术中心建筑室内设计绝对标高20.85为±0.,室内外高差0.15米。一~四层层高均为5.4米。屋面为平屋顶,大楼外立面与一期工程协调统一,底部主要采用干挂石材,上部主要采用干挂铝板装饰,选用新型断热型铝合金窗、Low-E中空玻璃。地下室为地下2层整体式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5平方米(其中人防面积平方米),综合考虑本期工程及规划建设的三期工程,各单体建筑地下室相互连通,统筹设计,同步实施。地下二层主要布置机动车停车位、物质库房和消防水池水泵房、新风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强、弱电等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主要布置影像中心、厨房餐厅、机动车停车位和生活水泵房、冷冻机房、新风机房、强、弱电等设备用房等。地下室地下二层层高为3.9米,地下一层层高为6.0米。南昌大学二附院红角洲院区位于红谷滩中心区学府大道与丰和南大道交汇处,近地铁2号线学府大道站,经核定,二期工程总概算为.67万元,编制床位数床,待全部建成后,为红角医院。此次初步设计通过批复,项目终于有望开工建设。根据计划,预计竣工时间年!平台声明:观南昌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s/8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