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孩子创造艺术游戏的空间和氛围
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是天生的画家,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就获得的能力。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他们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家里为孩子开辟一个专属的创作空间,可以在书房,也可以在客厅,哪怕只是为孩子提供一张小桌子,为孩子们提供签字笔、蜡笔、油画颜料、水粉、水彩笔、彩卡纸、安全剪刀等多种工具。除了画画,他们还可以撕纸、折纸、拼贴等等,总之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和各式各样的工具,让他们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表达。有时,各种不同的材料带来的不同质感融合在一起,会产生意外效果。不过,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由自在作画的过程。孩子喜欢探索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效果,他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并自然习得的东西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非常重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的纸箱、包装纸和塑胶泡沫等制作玩具。以我们家为例,每次有快递到家,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拿包装纸箱做玩具,在大人的帮助下,他们制作了小房子,还把自己画的画剪下来作装饰;把好几个箱子拼接到一起做成“火车”,还用水彩笔在“车身”上绘制了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创作带来的快乐,这才是孩子坚持的最大动力。我们都知道,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坚持。这种发自内心地喜爱会成为孩子强大的内部驱动力,而这,是孩子能专注地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最重要因素。大人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立创造,不随意否定和评判。孩子感受到的世界与大人感受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大人感受到的世界是现实的存在,只有看到了,才相信是真的。但是,孩子却不同。他们在4、5岁时,认为主观想象就是真实存在,所以心里怎么想就怎么画,再加上控制画笔的能力还不够娴熟,所以,孩子的画与大人的评判标准有差距。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创造,最好也不要评判孩子“画的不像”,因为画得像,从来就不是绘画艺术的最终目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就像说话一样自然。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画作也没有好与差,对与错之分。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满足孩子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大师毕加索是唯一一个活着看着自己的作品走进卢浮宫的画家。我们看到大师毕加索的画,也会直呼“看不懂”,重新组合的五官、夸张的扭曲的人体面部,这种立体主义的表达、多角度形体元素的组合,都很像是孩子的随意涂抹。他也的确曾说:“终生向儿童学习,是我成功的秘诀。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变成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02给足孩子倾听,成为孩子最棒的游戏伙伴
博洛尼亚童书展国际插画奖获得者菲利普·乔丹奴在讲述自己的绘画经历时,强调了大人倾听的重要性,他说:“大人有多愿意倾听,孩子就有多愿意表达。”孩子的作品需要用智慧和创意的姿态倾听。倾听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鼓励,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尊重他人。在孩子完成一个画作时,可以让孩子聊一聊自己画的是什么,孩子选择的是什么颜色和材料,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以及孩子要表达的东西。注意,即使孩子语言不流畅,也要坚持等他主动讲完,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被尊重;我们还可以问和现实生活、活动相关的问题,比如“这和我们上次去过的飞机场很像,你还记得吗?”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画作,而不要成为孩子表达的阻力。如果孩子感觉到的是尊重和接纳,就会更加愿意和你分享,那里有他们观察和感知的世界!举个例子,老师让大家画一棵树,有一个小男孩却画了一团灰色的阴影。看到别的孩子都画得很鲜艳,有粉红色的,蓝色的,最多的是绿色的,小男孩的妈妈有点生气。她问孩子:“你这画得是什么啊?让你画树,你画了一团阴影?”后来经过老师的沟通,孩子才说,每年夏天自己都会去乡下的姥姥家生活几天,在夏日里,他总是和姥姥一起坐在大树下乘凉,所以,在他的感受里,大树就是树荫,是树荫下和姥姥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用一团灰色的阴影来表达他眼中的树了。反而会看到这一个性化的表达是多么温情脉脉,而这背后藏着孩子一颗柔软的、善于观察世界的心。可见,多倾听是多么重要,支持孩子表达,鼓励孩子的绘画语言,是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最大动力。和孩子一起享受弥足珍贵的亲子时光,成为孩子最棒的游戏伙伴。艺术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活动进行瞬间的幸福感,以及内在自我的表达。通过和孩子一起做美术游戏,父母可以观察孩子表现出来的内在世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内在世界,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通过美术游戏,父母和孩子间的依恋关系会更进一步。父每与孩子百分之百地专注在游戏中,父母和孩子结合得越聚密,孩子的安全感就越强烈,情绪就越稳定。很多妈妈也许会说,我自己都不会画画,怎么陪孩子呢?其实不需要把美术游戏想得太难,孩子也不会在乎你画得像不像,他们只在乎你是不是和他们一起,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学会表达自己。你也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把美术作为一辈子表达自我的语言。03为孩子的作品赋予价值
艺术的本质是人自身无意识的表达,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家长明白这一点对孩子非造重要。在画画、做手工等美术活动中,孩子真正期待的并不是“做得好”一类的夸赞,而是想要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我们也要准备好多样化的反应,不要总是给予“好棒”“很好”这类枯燥、不走心的评价。让孩子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大有裨益。国外的大学选找学生的时候,不会挑选仅仅学习成绩优的人。因为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够认真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情绪管控,遇到难题时也能够更好地克服。忘了是谁说过:“孩子的画是家里最好的装饰。”把孩子的画挂起来,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是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珍贵机会。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听到来自父母之外其他人的肯定评价和夸费:比如:向爷带奶奶、幼儿园老师,以及来家里做客的邻居们介绍孩子的作品。这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我们对他作品的喜爱和认可。这会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也很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夸赞和肯定,也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动力继续进行美术活动。比如,在法国家庭,会定期举办孩子们的画展,让孩子自己向参观的人讲解自己的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自信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艺术游戏力》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会因本能的驱使而产生想要表达自身内在的欲望,因此会通过美术表达自我,并在其中获得满足。当人们遇到难题时,会做些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事情,以从中获取力量、战胜困难。然而在许多国家,人们至今还是将美术看作在学校里获得高分的工具或是只为天才服务的特殊科目。我希望这本书能让人们认识到,不应将美术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让其成为孩子们自主学习、了解生活的充满力量的艺术游戏。有人专门研究过,会画画的孩子,更容易当学霸。因为画画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记忆思维、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专注力。而其实这些对于我看来都不是重点,画画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独特表达的方式,享受喜爱和创造带来的美好和震撼,并最终实现内心的平和,获得人生的幸福。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s/8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