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阎罗的传说是源于佛教和道教中关于地狱和阎王的概念。根据传说,十殿阎罗是地狱中的十位主宰,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负责审判和管理死者的灵魂。这个传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末时期。
在佛教中,阎王原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后来被佛教沿用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问地狱经》载,阎王曾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失败后立誓成为地狱之主,并与其手下的十八大臣共同治理地狱。
在十殿阎罗的传说中,每位阎王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管辖范围。例如,一殿秦广王专司人间生死,根据生前的功过进行审核并决定其鬼魂的去向;二殿楚江王则负责活大地狱,专门惩罚那些在阳间伤害他人肢体、奸盗杀生者。其他各殿的阎王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职责和刑罚,以惩罚不同种类的罪恶。
这个传说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人们相信在死后会接受阎王的审判,并根据其生前所犯的罪孽和善恶行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狱中受苦或转世投胎。因此,十殿阎罗成为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之一,人们会在祭祀和祈福时祈求阎王的庇佑和宽恕。
此外,在一些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十殿阎罗的形象也被描绘得十分生动和具体。例如,在小说《聊斋志异》中,就有许多关于地府和阎王的描写,其中就涉及到了十殿阎罗的形象和职责。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十殿阎罗传说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个传说的认知和信仰。
注意:关于“十殿阎罗”的传说和神话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人们根据想象和信仰创造出来的故事。
十殿阎罗的名字和职责如下(图片来源于:白云观):
(一殿泰素妙广真君秉广大王)白云观藏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
秦广王蒋,本名蒋歆,字子文,是汉末广陵(今扬州)人,曾任秣陵县蔚。他在生前好酒好色,轻薄放荡,不拘历法,还常常自谓己骨清,死后定会成为神仙。
在他带领军队追击强盗到钟山(紫金山)脚下时,被强盗打伤头部而死。据传说,在东吴政权建立的时候,他的同僚看到他死后骑着白马,手摇白羽扇,与生前一模一样。他声称要来此地当土地神,为百姓造福,并要求百姓建立庙宇供奉他。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降下灾祸。因此,百姓开始祭祀他,并在他死后建立了庙宇供奉。
在十殿阎罗中,秦广王蒋是第一殿的主宰,他统辖人间寿命之长短,并负责审核人间功过。他会将人们的功过记录汇总,然后亲自宣判。对于功过相当的人,他会根据其生前所造的善恶决定其投胎转世的方式,如男或女,贫或富等。而对于罪孽深重的人,他会将其发配到各殿大小地狱去承受应得的酷刑以消业。
秦广王蒋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豹眼狮鼻,络缌长须,头戴方冠,右手持笏于胸前。他的诞辰通常在二月初一日,但也有说法是二月初二日。
(二殿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白云观藏二殿楚江王厉,专司大雪地狱,指人间杀孽之男。
楚江王厉,也称为楚江王,是十殿阎罗中的第二殿阎罗王。他是东汉末年义阳侯厉温的转世,出生地为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厉温在阳间曾担任魏郡太守,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黄巾军起义期间,他率军配合卢植、皇甫嵩进行平叛,表现出色。
据传说,楚江王厉温在前世因为为官清正,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二殿阎罗楚江王”,负责管理大地狱,也被称为剥衣亭寒冰地狱。除此之外,他还建立了16座小狱,用来囚禁那些被判有罪的人,以待惩罚。这些小狱的设计非常巧妙,能够通过不同的刑罚来惩罚幽魂。
楚江王厉温的人物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短脸阔口,头戴冠,身着长袍,左手捧笏。在《十王经》中,他被描绘为一位威严而神秘的神祇,负责判定幽魂的因果报应和惩罚罪犯。据传,楚江王厉温在任职期间能够巧妙地利用各种刑罚来惩罚罪犯,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权力。
(三殿洞明昔静真君宋帝大王)白云观藏三殿宋帝王余,专司黑绳大地狱,指人间缢死、恶死等罪人之魂。
宋帝王余,又称为宋帝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黑绳大地狱,专司在阳间忤逆尊长、背信弃义、教唆兴讼等罪。其诞辰为二月初八日。
宋帝王的前世是唐朝的工部尚书余懃,他是江西余干人,天资聪颖且学习刻苦。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年),他高中进士,并被勋封为上柱国。余懃在官场中为官清廉,体恤民情,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因此,他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三殿阎王宋帝王”。
在传说中,宋帝王的形象被描绘为横眉瞪眼,双手于胸前捧笏。此外,据晚唐至五代时期道明和尚所撰的《十王经》记载,宋帝王是冥界十王之第三王,他主要治理人间的邪淫罪。在亡者的冥途中,他们会于第三个七日至位于二江岸上之此王大殿,接受宋帝王的审判。
(四殿玄德五灵真君伍官大王)白云观藏四殿五官王吕,专司合大地狱,指人间奸盗诈伪者之魂。
五官王吕,又称仵官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合大地狱,即剥剹血池地狱,也被称为大海之底,正东方沃焦石下的地狱。据传说,五官王的前世是三国时期孙权的托孤大臣吕岱。吕岱一生忠诚于国家,为孙吴的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四殿阎罗仵官王”。
五官王吕岱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皱眉瞪眼,连耳长鬓,头戴方冠,身穿长袍,左手在膝前握一个念珠,右手持笏放在膝间。他的诞辰为农历二月十八日。
在传说中,五官王吕岱负责审判那些在阳间抗拒租税、交易欺诈的人。这些人会被推入合大地狱,并根据其罪行受到相应的惩罚。此外,五官王吕岱还设有十六个小地狱,包括炼竹签小地狱、沸汤浇手小地狱、掌面流液小地狱等,用于对罪人进行进一步的惩罚。
(五殿最胜耀灵真君阎罗大王)白云观藏五殿阎罗天子包,专司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指人间忤逆不孝者之魂。
阎罗天子包,也称为五殿阎罗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其传说形象为前世系宋朝名臣包拯,包拯以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而著称,民间尊称为“包青天”。因包拯生前执法严明,死后被玉皇大帝敕封为阎罗王,掌管人间生死轮回。
阎罗天子包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白面长须,头戴冠旒,身着朝服,双手于胸前握笏,威严庄重。在传说中,阎罗天子包负责审判那些在阳间作恶多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这些人会被推入叫唤大地狱,遭受各种酷刑的折磨,直到其罪行得到应有的惩罚。
此外,阎罗天子包还设有十六个小地狱,这些小地狱各有不同的刑罚方式,用于对罪人进行进一步的惩罚。这些小地狱包括拔舌小地狱、剪刀小地狱、铁树小地狱等,每个地狱都有其独特的刑罚方式,以警示世人不要作恶。
(六殿宝肃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白云观藏六殿卞城王毕,专司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指人间喊冤者之魂。
卞城王毕,又称卞城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其诞辰为农历三月初八日。
卞城王的前世是南北朝时期的平远将军毕元宾。毕元宾为人仗义,武艺高强,曾任南朝刘宋正员将军。后随父入魏,被赐爵须昌侯,加封平南将军、兖州刺史等。毕元宾死后,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六殿阎罗卞城王”。
在传说中,卞城王毕元宾负责审判那些在阳间忤逆不孝、怨天尤地的人。这些人会被发配到叫唤大地狱,遭受小鬼分尸、锥打、火烧等酷刑。刑满后,他们会被发往第七殿,继续接受审判。
卞城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竖眉张口,头顶战盔,身着铠甲,束腰勒带,足踏革靴,双手于胸前拱揖。这一形象体现了卞城王威严而庄重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其作为武将的英勇和力量。
此外,卞城王还设有十六个小地狱,用于对罪人进行进一步的惩罚。这些小地狱各有不同的刑罚方式,以警示世人不要犯罪。
(七殿等观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白云观藏七殿泰山王董,专司热闹地狱,指人间行善者之魂。
泰山王董,又称泰山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据传说,泰山王的前世是东汉末年的蜀汉重臣董和。董和早年曾在刘璋手下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以身作则,改善了崇尚奢华的风气。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
在刘备攻取益州后,董和被任命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主持刘备府内的事务。董和一生忠诚于蜀汉国家,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为官清廉,为民造福。因此,他死后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七殿阎罗泰山王”。
泰山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扁鼻凹脸,头戴方冠,双手怀中持笏。在传说中,泰山王负责审判那些在阳间不敬天地、欺压良善、奸诈狡猾的人。这些人会被推入热恼地狱,遭受碓磨、肉酱等酷刑的折磨。此外,泰山王还设有十六个小地狱,用于对罪人进行进一步的惩罚。
(八殿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白云观藏八殿都市王黄,专司大热闹大地狱,指人间贪财好色者之魂。
都市王黄,又称都市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大海底,正西方沃燋石下的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此外,都市王还设有十六小地狱,对罪人进行进一步的惩罚。
都市王的前世身份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黄中庸。黄中庸在任期间宽厚仁爱,善于审断棘手的刑事案件,使得当地百姓生活安康,深受浙江人民的尊敬。然而,因蔡京对他心生嫉妒,遭到贬谪。随着蔡京的失势,黄中庸的官职得以恢复,但他最终未能拜命而逝世。在他去世后,被追赠侍中,并获得谥号“文正”。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厚德行,黄中庸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第八殿阎罗都市王”。
在传说中,都市王黄中庸负责审判那些在阳间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的人。这些人会被投入大热大恼大地狱,并经受各小狱的加刑,受尽痛苦。之后,他们会被解交给第十殿,经历改头换面,永为畜类的惩罚。
都市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白净面皮,双手捧笏。这一形象体现了都市王威严而庄重的特点。
(九殿飞魔衍庆真君都市大王)白云观藏九殿平等王陆,专司铁网阿鼻地狱,指人间劫掠者之魂。
平等王陆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狱,又名无间地狱、阿毗脂大地狱等。阿鼻大地狱广、深两万由旬,也就是九百亿平方公里,是十殿阎王所掌管的最为恐怖和严厉的地狱之一。平等王陆还设有十六个小地狱,用于对罪人进行进一步的惩罚。
平等王陆的前世身份尚未明确,但据传说他是一位极其公正无私的阎罗王,对于犯罪之人毫不留情,严格执行天规地法。在阳间,如果有人犯了像十恶中的极恶等罪行,如杀人放火、斩绞正法等,就会被送到阿鼻大地狱受刑。在这里,罪人们会被用空心铜桩锁住手足,然后煽火焚烧,烫烬心肝,极其惨烈。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平等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赤发蓝面,头顶五方佛冠,双手合十于胸前,足踏莲花宝座。这一形象体现了平等王威严、公正、无私的特点。
(十殿五华威灵真君轮转大王)白云观藏十殿转轮王薛,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
转轮王薛,又称转轮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殿阎王之一,专司各殿解到的鬼魂,分别善恶及核定等级,然后再发往四大部洲投生。转轮王薛是地府十大阎罗之一,负责六道轮回,正是第十殿轮回殿的殿主。
转轮王薛的前世身份尚未明确,但据佛教传说,转轮王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轮王等。他负责审判在阳间行善积德的人,根据其生前的善恶行为,将其分为男女寿夭、富贵贫贱等不同的等级,然后发往四大部洲投生。这个过程被称为“六道轮回”,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转轮王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双手捧笏,头戴五佛冠,身穿衮龙袍,足踏莲花宝座。这一形象体现了转轮王威严、庄重、慈悲的特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说和神话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人们根据想象和信仰创造出来的故事。)
在佛教和道教信仰中,十殿阎罗是掌管人间生死和罪恶审判的重要神祇。人们相信,在死后会接受阎王的审判,根据其生前所犯的罪孽和善恶行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狱中受苦或转世投胎。因此,十殿阎罗在民间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神话和信仰中,十殿阎罗殿是地府中的审判机构,负责审判死者的罪恶,并根据其生前行为决定其投生的去处。虽然这些传说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但人们普遍相信,在阳间行为不端、作恶多端的人,在死后可能会被送到十殿阎罗殿接受审判。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人可能会进入十殿阎罗殿:
1.作恶多端的人:在阳间犯下严重罪行,如杀人、放火、盗窃等,这些人可能会被视为罪恶深重,被送到十殿阎罗殿接受审判。
2.不敬天地、神明的人: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尊敬天地、神明和祖先。对于那些不敬天地、神明,甚至侮辱、亵渎神明的人,可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被送到地府接受审判。
3.不孝、不忠、不义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忠、义等美德被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对于那些不孝顺父母、不忠于国家、不讲义气的人,可能会被视为道德败坏,被送到地府接受审判。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说和神话都是基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信仰体系构建的,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并不完全相信这些说法。此外,即使在古代,也并非所有人都会相信地府和阎罗殿的存在。因此,这些说法更多地是一种文化象征和道德教化的手段,而非真实存在的现象。
十殿阎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信仰中,十殿阎罗是地府中的十位主宰,负责审判和管理死者的灵魂。人们相信在死后会接受阎王的审判,并根据其生前所犯的罪孽和善恶行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狱中受苦或转世投胎。因此,十殿阎罗成为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之一,人们会在祭祀和祈福时祈求阎王的庇佑和宽恕。
2.文学艺术:十殿阎罗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例如,在小说《聊斋志异》等作品中,就有许多关于地府和阎王的描写,其中就涉及到了十殿阎罗的形象和职责。此外,在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十殿阎罗的形象也经常被用作创作的灵感来源,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空间。
3.道德教育:十殿阎罗的传说和形象也被用来进行道德教育。通过描绘地府中的种种刑罚和鬼魂的苦难,十殿阎罗的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行善积德,避免作恶多端而遭受惩罚。这种道德教育的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十殿阎罗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十殿阎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宗教信仰的对象之一,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同时还承担着道德教育的功能。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生死、善恶、报应和正义的思考和追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文中“十殿阎罗”的传说和神话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请理性参考)
更多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wh/8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