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千岭之松)
大概,没有谁不喜欢长得好看的人。
但是,一个人无论年纪大小,只要心智成熟,喜欢那些长得好看的人,就好比喜欢长得好看的花,好看的风景,止于观看、欣赏的程度,绝不会想据为己有。
如果心智成熟的我们对一个外貌漂亮的人产生更深的情感(爱恋,倾慕,纯洁的精神上的热爱),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想经常看到这个人,那一定是这个人身上有着比外貌更重要、更宝贵、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素质。
我们可以欣赏美貌,但不要以貌取人。
人越不成熟,越容易以貌取人。
现在一些年轻人看电影电视剧,动辄就说某某男演员很“普”,某某女演员很“普”。
普的意思,大概就是普通,不优秀,不突出。
但这些人所说的“普”,似乎不是没有才华,演技差,能力差的意思,而是指长相普通。
这种单凭外貌论高低、论好差的现象,不是一种好现象。
对演员的外形要求当然应该高一些,至少应该长相周正,身材匀称。但是,也不能要求个个长得男似潘安,女似貂蝉吧。
即使男演员长得英俊潇洒,女演员长得国色天香,这也只是在外形上具备了一定优势。一个演员能不能在演艺界站稳脚跟,能不能有好的发展,成为优秀的演员,还得看文化修养、艺术功底、表演功力、品德修为。
不然,谁愿意长时间看白、幼、瘦、傻的绣花枕头似的肤浅的表演呢?
我们不能偏狭地说外形条件不突出的演员就很“普”吧?他们如果很敬业,工作态度严谨,人品优秀,怎么就“普”了?如果这也是“普”,那么这种“普”应该值得鼓励,而不是遭到嘲讽。
难道空有其表的人就不“普”了?
如果一个人既有很高的颜值,又有正直的人品,还有出色的才华,那当然是很优秀了。
然而,三者占全的人并不多。正直的人品、出色的才华要靠自己的修炼、学习、磨砺,但外形条件是爹妈给的,自己无法选择(通过医美作假的除外)。
如果一个人外形条件很好,但不努力不上进,成天想着躺平混日子;另一个人虽然长相普通,但好学上进,心地善良,工作出色。这两者相比,谁更“普”呢?
有人说:“颜值同样是稀缺资源,眼球经济也是经济”。漂亮的外形确实稀缺,因为来自于遗传,除了身材的胖瘦可以改变外,脸上的五官难以改变。但是,漂亮的外形并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资源。
再者,五官端正的人普遍存在,有很多很多,应该是多数吧。但认为一个五官端正的人美与不美,往往取决于每个人主观上的感受。
说“颜值同样是稀缺资源”,我不太明白,这种资源属于哪种资源?博眼球的资源?美人计中的资源?好色之徒所需要的资源?
说“眼球经济也是经济”,那这种经济并不具备推动社会进步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如果过度吹捧“颜值经济”,对社会的建设和进步是不利的。因为社会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不是靠颜值,而是靠实干,靠知识,靠能力,靠艰苦奋斗。
说“眼球经济也是经济”这种话,对年轻人是一种误导。
会让一些年轻人误以为可以不努力不刻苦,把大量精力和时间花在穿衣打扮和化妆上,甚至想方设法耗费大量钱财去做医美,以博人眼球,只靠颜值和打扮且找关系铺人脉就可以一炮走红,一夜成名,财源滚滚。
如是,会让不少年轻人浪费掉宝贵的青春,甚至误入歧途。
即便是在对颜值要求较高的演艺界,如果只靠颜值吃饭,其艺术生命非常短暂。
有些人年轻时靠颜值,靠流量,可以很风光,资本会利用他们的颜值和流量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但如果这种人不抓紧机会好好学习,不练好真本事,一旦高颜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失去了被资本利用的价值,很快就会寂寂无名。
那些能够在大银幕上和银屏上不断推出影视作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在不断创造各种人物角色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演员。他们才是怀着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的好演员。
出道没几年,没有几部作品的人,就别吹得太厉害了;出道没几年的人,尤其要警惕,不要被鲜花和掌声迷昏了头脑,不要沾沾自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修炼内功。
就外貌来讲,除了演艺界高颜值比较多以外,对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来说,外形上的“普”,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
就能力、学识、才华和贡献上来讲,不属于天赋异禀,不算学富五车,不是才高八斗,也没有很突出的贡献的人占多数,都是所谓普通人。
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其中,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们既不是什么“神”什么“仙”,也不是什么天才,为什么又看不起普通人呢?为什么明明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却说这个“普”那个“普”呢?
而且,把外貌当作衡量一个人“普”不“普”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比“普”更低更幼稚的意识。
在这种只注重外貌、不注重内在的现象引导下,很多人产生了所谓的容貌焦虑。
大家都知道,长得非常漂亮的人占比并不多。多数人并没有那种“一眼千年”的感觉。长相不出众的人为什么要因为这种来自于遗传基因上的、后天不能改变的事而纠结而焦虑呢?这不是没事找事、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我相信,一个自信的、注重内涵的人,既不会因为长相的普通而自卑,也不会因为外貌上的优势而倨傲,更不会因为自己颜值高而说别人“普”。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外貌上的优势当作敲门砖,当作自己的资本,迟早是要吃亏的,是要摔跟斗的。
再说,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我们挣钱吃饭,不是凭当花瓶,凭的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事。
一个有本事、肯努力、人品好的人,肯定强过那种头脑空空、缺少智慧、只注重外表的人。
说到外貌和智慧,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笑话,说的是美国现代舞创始人邓肯曾向著名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写信求爱,希望与萧伯纳生下一子,好让孩子同时拥有她的美貌和萧伯纳的智慧。结果萧伯纳回信说:“如果孩子的容貌如我,大脑像你怎么办?”
我认为,这个笑话并不是讽刺萧伯纳长得丑,而是讽刺外貌漂亮但智慧匮乏的人。
一个人的长相,并不能代表这个人的人品和才能。尤其是不能代表人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长得仪表堂堂、温文尔雅的人,如果多与其打几次交道,就会觉得这个人说话流气,行为粗鄙,性格暴躁。甚至,有的人的外貌和人品是两个极端,外表温和儒雅,品性冷酷凶残。
一些长相有欠缺的人,却品性优秀,富有智慧,做人真诚坦荡,行事光明磊落,待人友善热情。
年轻时,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些长得很漂亮也很有智慧的女人,嫁给了长相有些丑的男人。后来我理解了,除了个别女人是因为钱以外,不少女人是因为这个男人的人品和才能。
文学大师早就把这种外貌和心灵截然相反的人写进小说里了。
例如,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创作的文学经典《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色、得不到美人埃斯梅拉达就毁掉的伪君子。宫廷弓箭队队长菲比斯长相十分英俊,但实际上是一个善于逢场作戏寻欢作乐、在关键时候助纣为虐的极端自私的冷酷无情的小人。
而长相奇丑,独眼、驼背、跛足,耳聋的卡西莫多,却非常善良,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长相与内心相反的人,不胜枚举。
如果人们在生活中只凭外貌找对象,会漏掉适合自己的人。因为,外貌只是最初的印象。经历过的人最明白:长期生活在一起,靠的是三观相似、性格融洽、彼此包容。初相识的时候那种外貌上的优势,对婚姻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一个领导在职场上只凭外貌用人,就无法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发挥他们的才能,对工作极为不利。而且,以貌取人的人,思想很不成熟,自己也不会走得更远。
外貌只是一种形式,就像人穿的衣服,有的人穿得很时尚很华贵,有的人穿得很朴素很经济,甚至尺寸不太合适。但不管衣服怎样,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实质。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才能如何,毅力如何,性格如何,不由外貌来决定。一个有本事的人,不管颜值有多高,也不会靠外貌挣钱吃饭。
同时,我们不应该看不起所谓“普男普女”,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普男普女”中的一员。少数异于常人的优秀者,也有着普男普女的基因,流的是普男普女的血,离不开普男普女生长的土地。否则,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以为高贵者不一定高贵,自以为卑微者不一定卑微。如果自己认为自己不是“普男普女”,是所谓的贵族,自以为高人一等,终究会从高处跌落下来,变得一文不值。
年4月21日
(说明:1.此为我的原创随笔,严禁抄袭剽窃;2.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颜值#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ys/8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