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在一池清凉的水中嬉戏是许多人的最爱。经常到泳池游泳的市民都很关心,游泳场所的水质是否安全达标。今天小布就来说说游泳场水质的事。
8月9日市卫生监督所公布了今年市区游泳场所第一轮检查和水质抽检结果,25家泳池水质抽检全部合格。检查结果显示,市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总体良好,卫生管理工作基本符合要求,但有部分游泳场所未按规定公示水质自检结果,以及未开展年度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等。
新国标对泳池水质要求更高数据显示,每年游泳场所投诉量中80%关乎水质。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在今年大幅度好转。原因是,11月1日,新国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即将正式实施,相关工作已启动。
相比年颁布的旧国标,新国标对泳池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对现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对池水的酸碱度(pH值)的宽容度更小,现行标准为pH值范围在6.8~8.5,而新国标为7~7.8,偏碱性;再如泳池水浑浊度目前国家标准为“低于5”,新国标为“低于1”,要求有了大幅提高。
二是新国标对池水中的微生物指标要求更高。按现有标准,池水中的细菌总数≤cfu/mL就达标,而新国标要求细菌总数≤cfu/mL。值得注意的是,按现有标准,池水中大肠杆菌(会造成人体腹泻)的检出数≤18个/L就达标,新国标则要求“不得检出”。
三是新国标中,水质指标还新增加了化合性余氯、臭氧、氧化还原电位等。这意味着,泳池管理者要增加硬件投入,如增设或完善自动循环水系统,购置更高效的检测仪器,除了更重视消毒,还要每天大幅度补充新水的量。
早在今年6月中旬,市卫生监督所就召集市区42家游泳场馆负责人,进行游泳场所卫生知识培训。
重点培训了新旧国标卫生指标对比和新国标增设要求,游泳池消毒药的正确投加方式、每日补水要求和循环过滤设备等日常管理内容,要求各游泳场所单位必须制作和完善泳池补水、池水处理记录,认真做好游泳池水自检及公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今年,市卫生监督所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的力度,对于监督抽检不合格单位“零容忍”,逐一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示结果。
目前,市卫生监督所正以游泳池场所“新兵”和“困难户”为重点开展第二轮监督检查。
打开手机就能查看周边泳池水质今年,我市游泳场所自检结果全面上线浙江省游泳馆自检公示系统,市民打开手机即可查看。
游泳地图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的“支付宝”APP搜索“游泳地图”,也可以在“口碑网”APP搜索关键词“游泳池”,或者在“运动健身”目录下选择“游泳”,就能知道周围有几家游泳馆。除了地址、价格、电话,还能看到游泳池的水温、人数、酸碱度、换水率、消毒剂含量等信息,不但能够选择卫生状况好的游泳场所,还能避开“人群波峰”,提升消费体验。
去年,卫生监督部门委托阿里巴巴口碑公司开发了“游泳馆自检公示系统”,作为推进“互联网+卫生执法”的举措之一。
根据规定,每家游泳场所都应当对水质进行日常检测,并在场所内公示检测的结果及时间。传统的方式是场内的黑板或是公示牌,该系统推广使用后,相关数据在网络上能更广泛地公示,市民不到游泳馆也能提前了解。
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可通过该系统分析比对各游泳池自检数据,在线监督各游泳池水质处理情况,同时还可通过口碑网上的市民评价,在线跟踪各游泳场馆卫生情况。
更新的数据是游泳场所自检自测的,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据介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会对游泳场所进行抽检,并将结果向市民公示,对于不合格的场所有相应处罚,并将督促其整改。这种方式也有助于行业自律。
比如,去年7月,市区某健身公司游泳池在接受监督检查时,被发现没有依法在场所内公示当日的水质自检结果,网上公示的信息与登记在水质自检登记表上的信息不符,市卫生监督所立即对这家健身公司进行立案查处,依法对其作出罚款元的行政处罚。在之后的复查中,该公司如实公示了水质自检结果。
未来,游泳馆自检公示系统还将尝试与“传染病报告系统”打通,把处于传染病传播期的病人列入禁泳名单,避免游泳场所发生传染病聚集爆发。
去泳池时这样做可以预防疾病最近,医院五官科发现,有一天上午居然来了20多名外耳炎患者就诊。除个别患者是因为挖耳不当引起,其余的患者都和游泳、玩水脱不了干系。
如何避免因为游泳患上外耳炎呢?
金华市的资深游泳教练祝卡尔有一些使用多年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耳朵进水之后不使用棉签等固体清理耳道。耳朵泡水之后皮肤会特别嫩,如果遇到尖锐物体容易产生损伤,为病毒入侵提供了机会。
要处理掉耳朵里的水,祝卡尔提供了两种方案:
一是使用吹风机,而且要使用它的“冷风”功能,用小小的风把耳朵吹里的水汽带走(要注意不能用热风,否则耳朵可能会被耳屎堵上);
还有一个方案是,把脑袋侧着,耳朵朝地,跳一跳,让里面的水晃出来。
此外,市疾控中心专家还建议:市民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游泳场馆,要注意观察游泳场馆卫生状况。
希望游泳者能自觉维护游泳场馆的卫生,如患有肝炎、皮肤癣疹(包括脚癣)、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患者,以及心脏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不应进入公共游泳池游泳。
小布提醒:
游泳前后都应淋浴。游泳前淋浴冲洗掉身上的汗液,以免汗液中大量的尿素污染池水,同时脚要淌过浸脚池,经过消毒后再进入泳池。要遵守公德,不要在泳池中吐痰或大小便。游泳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游泳后一定要及时淋浴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并可点滴眼药水。
同时,游泳者最好自带衣物储存袋,不要多人合用或交换使用。换衣服时,尽量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凳子,换下来的衣服也要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特别是内衣最好裹在外衣里面装好。不使用共用的拖鞋、浴帽、毛巾、救生圈等物品,以预防传染性疾病。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金璐
编辑
余影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l/8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