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芸生张衍
谨以此文献给艾滋病防治战线上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题记
年12月1日,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从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36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目前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千千万万名艾滋病医护工作者中,你显得那么不起眼,但在中国江西南昌,你却在防艾一线默默坚守了17年。
第一次见到你时,你平凡得简直让我们难以置信——娇小的身材,不施粉黛的面庞,还有那甜蜜的微笑。世人哪里知道,经你护理的艾滋病患者已达余人。
你——医院护理部主任胡敏华,精心为“艾友”营造了一个尊重、理解、接纳的无歧视医疗环境。你的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也不是隔靴搔痒的安慰,而是把自己置身其中,体味生命的沧桑和人生的苦乐。你做的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馈赠,如冬雨之中的赣鄱大地,简单、静穆而明快。
年5月10日,国际护士节前夕,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主席马丁·哥顿先生亲临南昌,为你颁发第十八届贝利·马丁奖奖牌和10万元奖金,你当场宣布将全部奖金捐出,以马丁先生和医院的名义建立一个艾滋病防治基金。
贝利·马丁奖是中国艾滋病防治领域最为知名的奖项之一,由英国慈善家马丁·哥顿创办,以表彰在中国为艾滋病教育、预防、治疗和关怀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或医疗机构。
这是即将迈入天命之年的你继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南丁格尔服务总队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后获得的又一大奖,你也是今年该奖全国唯一获得者,更是江西首位获此殊荣者。
命途多舛年,你生于南昌一个医学世家,家境不算太好,聊以温饱。
属猴的你,机灵好动,聪明伶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你,一直都是老师夸奖的对象,也常常是其他父母口中的“好孩子”。
考上称心的大学,分配到如意的单位,本是顺理成章,但命运却偏偏给你开了一个玩笑。
读高三的那段时间里,你突然耳鸣得厉害,有的似风声,有的像蝉鸣,音调高低不同,夜晚更趋严重,甚至总感觉有虫子在耳朵里飞来飞去。烦躁、焦虑、紧张、害怕,让你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
寻医问诊。一番检查,换来五官科大夫轻描淡写的四个字:“一切正常。”
带着医生的“判决”,你回到家。难受时,你甚至想到了民间偏方——用油滴进耳朵里,把虫子溺死……但是一切都于事无补。身体的不适导致了高考发挥不理想,你最终选择调剂到南昌市卫生学校,走上学医的道路。
若干年后,当积累了一定的医学经验,你才知道:当时耳鸣的症状属于典型的神经衰弱。如果那位大夫能多问两句:读几年级?是不是压力大?或者给个建议去看一下神经内科,你的命运抑或就会完全不同。
虽心有不甘,但既来之,则安之。卫校就读期间,爱学习的好习惯让你不敢有片刻懈怠。自习室、走廊、楼梯口都是你的学习场所;书本、医学教辅、习题集成为你最暖心的“食粮”。夜阑人静,你依旧独自埋头苦读,时而表情严肃,时而疑惑不解,时而豁然开朗。
“医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l/8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