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第十九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近日,医院的青年医生志愿者来到了长桥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耳鼻喉科的医生耐心细致地为居民们检查耳朵,同时专业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个疑惑。向广大居民宣传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居民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影响,保护听力健康,让社区居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耳朵,避免意外伤害,同时又使大家掌握爱耳、护耳的常识,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
对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医生志愿者走进居民家里,面对面,心贴心地为老人进行健康咨询和测血压等检查,建立健康服务档案,随时跟踪服务。
此次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对预防和康复爱耳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居民保健意识,丰富了居民健康养生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有效预防听力残疾,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
如何早期发现听力损失?
可以通过在生活中自我检查初步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正常:
1、听不见/听不清楚频率较高的声音,如门铃声、电话铃声、女性或小孩的说话声、用指甲刮玻璃的声音等。
2、在公共场所交谈或聆听有困难,如在餐厅、音乐厅或超市里。
3、常觉得其他人说话喃喃、咬字不清。
4、常要别人重复说话才能明白。
5、家人常抱怨您将电视机或收音机音量调得太大。
6、接听电话时常听不清对方说的话。
7、常听不见别人在背后喊您。
8、在开会或小组讨论时难以跟上别人说的话。
如果上述情况有多条同时且持续出现,就要引起重视,尽快到专业机构进行听力检测,明确听力受损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听觉康复的前提。一般情况下,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耳鼻喉科专家提醒,保护耳朵,最主要的是要养成安全用耳好习惯,做到少掏耳朵、少用耳机、对于耳毒性药物要慎重。长期使用耳机医院做听力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保持用耳卫生,减轻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来源:徐汇新闻宣传中心朱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dghe.com/wgkjbzl/84409.html